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上一篇

喇叭裤的政治经济学

2012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喇叭裤是通常意义上的裤子的反动。它的外形与人体形体上大下小的走向背道而驰,采用上窄下宽的剪裁,臀部和股部紧缩,近乎贴身包裹,至大腿的下部或膝盖以下开始逐渐放大、散开,在脚跟部达到极限,长度延及鞋跟,乃至拖到地上。视款式不同,裤腿末端的大小为数寸至尺余不等,最大者可达二尺。这种逆反的剪裁,是喇叭裤的时尚秘密。

  □基甫(文化批评家)

  喇叭裤是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的风尚,7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大陆流行。在当时流行的日本电影《望乡》里,由栗原小卷扮演的女记者穿过一条喇叭裤,栗原小卷俏丽的面容、优雅的气质和优美的身体线条,把喇叭裤文化推向了令人神往的境界。不过,国产的喇叭裤仿造品,无论在面料和款式上,都无法与栗原小卷的喇叭裤相提并论。

  下半身是容易被忽略,同时却又是禁锢得最严的身体部位。在当时“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布匹还需要凭票证购买,喇叭裤过分膨大的裤腿,则近乎无缘无故的材料浪费,这显然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节约原则的蓄意挑衅。与人体形体形成反差的剪裁,不仅造成了视觉上的不适应,同时还因过分凸显了臀部线条,而至有严重的色诱嫌疑。过分窄小或过分膨大的服饰,都有伤风化。裤腿长及脚跟部,需要鞋跟加高的皮鞋相配,否则裤腿难免拖泥带水。高跟皮鞋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喇叭裤与其他的“文化走私”品——蛤蟆镜、收录机、迪斯科和邓丽君的歌声等一起,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市井文化的奇异景观。

  身体解放从来是思想解放和社会开放的先导。喇叭裤的颠覆性服饰修辞,也是身体解放的标志之一。正因如此,它也曾严重地触动过意识形态的敏感神经,一度被主流文化斥之为象征着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文化的“奇装异服”而加以查禁。对喇叭裤的查禁,让开放初期的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文化上的“倒春寒”。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喇叭裤开始有小规模的复兴趋向。但这种复兴与政治意识形态状况并无直接关联,而纯粹是基于流行时尚风格的自我转变,只是多样化服饰文化中的一种款式而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