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舌尖上的中国》:因为遥远,所以美丽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文化谭】

  这几乎是部让人很难忍心去批评,去吹毛求疵的纪录片。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审美趣味上,它都已经是当下社会电视人能呈现出的最佳状态——它通过饮食所勾勒出的中国,也几乎是超越意识形态和地域、阶层差异乃至撕裂现状,而成为被国人普遍接受的价值共识。

  作为吃货,我是陈晓卿的粉丝。他在微博上“简单推荐”新制作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言称“今晚没事都看看吧”。基本上就可以断定这部片子是陈晓卿的得意之作,那句“不难看”,也颇为符合他外表谦和内心狂傲的个性。

  果然,这部七集纪录片一经播出,随即成为文化现象。在2012年5月的那些夜晚,有多少吃货在自家屏幕前徒劳地流着口水,或者愤怒煮碗牛肉面吞咽而下,以“报复”社会并安抚被现代化生活方式亏欠了的肠胃。虽然叙事、风格存在差别,但在我看来,这部纪录片还是深深打上了总导演陈晓卿的风格,这种风格熟悉他美食文章的读者不难体会,就是带着感情和敬畏去五湖四海奔一口吃食——填饱肚子的,永远是那些带着情感特别是亲情的乡土之味,岁月之赏。这些优点都在这部纪录片里放大了,甚至包括陈晓卿对身边人的那份深情厚谊,从他笔下一回回的京城饭局,转化成了《舌尖上的中国》那可能播不出来的第八集:制作人员表演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幕后花絮。

  这几乎是部让人很难忍心去批评,去吹毛求疵的纪录片。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审美趣味上,它都已经是当下社会电视人能呈现出的最佳状态——它通过饮食所勾勒出的中国,也几乎是超越意识形态和地域、阶层差异乃至撕裂现状,而成为被国人普遍接受的价值共识。对后现代主义者而言,这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控诉;对主流意识形态而言,它是爱国主义新表征,是对大好河山的礼赞;热爱西方文化者,惊诧于叙事者的视角的普世和国际化;而于传统文化论者,那个珍视家庭等价值,敬畏自然和传统的中国则是他们的理想国。于是,似可得出结论,面对撕裂现状,这个社会依然潜藏着共识。这共识,用五岳散人的概括,可谓“舌尖上的乡愁”。

  不过,无论是陈晓卿还是他的顾问如沈宏非,恐怕都面临着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个舌尖上的中国,真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中国吗?当午夜变成黎明,乡愁之梦远去,阳光还原现实。我们还要看到在美好餐桌的另一面,还有一场由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瘦肉精重金属硫磺明胶组成的“味觉盛筵”。

  也许不必如此纠结,即便舌尖上的中国并非真正的中国,我们也不妨想象那个中国的存在,因为她实实在在潜伏在我们内心中,让我们除去习以为常,更有一番愿景存在。

  □谢勇(广州 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