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四区,约30万人年内有望饮用新国标水
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昨天,北京城区自备井供水水质改善一期工程正式启动,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四区的54眼自备井将加装水处理设备,改造后将全部符合7月1日实施的饮用水新标准。涉及用水人口约30万人。
计划今年底改造完工
市节水中心主任李会安主任介绍,目前全市城六区共有自备井约4000多眼,涉及企业用水、绿化、农业等方面,其中居民生活饮用水约3000多眼。由于水位下降、地质条件等多种原因,有些自备井的口感不佳,水质存在超标的隐患,要对部分自备井进行改造。
今年优先改造29个单位的54眼自备井,都是自来水供水管网未覆盖、服务人口较多、水质隐患较大,且供水单位条件允许的。计划今年底完工。工程建设地点分布在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四区,涉及用水人口约30万人。
水质改善采用在现有自备井供水设施的基础上加装水处理设备的方式,根据不同水质情况,分别采用过滤、加强过滤和反渗透工艺。改造后,将全部符合国家7月1日实施的饮用水新标准。
北京将利用3年的时间,完成城六区符合条件的自备井改造。
自备井供水存安全隐患
市水务局表示,受市政公共供水水源能力的限制,今后一段时间,尤其是南水北调水进京之前,一些地区和单位只能继续利用自备井供水。根据全市水资源配置方案,在南水北调水进京前,城区每年需要自备井供水1.5亿立方米,才能确保全市供水安全和水资源平衡。
但另一方面,受全市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影响,城区个别自备井水水质超标,供水安全隐患显现,突发性供水水质问题偶有发生,对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李会安说,南水北调水进京后,不会立即关停全部自备井,条件好的将继续留用,水量充足的自备井有可能纳入自来水管网体系,或者作为市民用水的应急保障。
■ 背景
市水务局表示,自上世纪70年代,城六区特别是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的一些单位、机关、院校、小区等先后开凿了一批自备井,以解决自身生产生活用水,同时也承担了向周边居民和单位的供水任务。当前,仍有许多单位在依靠自备井供水,自备井仍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