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书评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5:书评周刊·关注

一场精英与草根的漫长离别(3)

2012年05月2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上接C04版)

  【观众的时代心理VS大众的娱乐解读】 在傻子与英雄之间

  大众娱乐文化,不是搭建一场场白日梦,而是实实在在的社会生活经验世界。

  与《甄嬛传》一同在横店影视城拍摄的《新还珠格格》,为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浓情戏说历史的类型剧的典范,风靡荧屏,创下全民同乐的电视剧热潮。该剧将权威平民化,手握专制权力的皇帝,重塑而成一位温柔的父亲与情人,衬以爱情的理想,皇子贵族皆沉浸于纯情之境,执著追求爱情与自由,蔑视权贵,笑傲红尘。

  许纪霖在《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一书中,如此分析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中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分化,各社会阶层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等级分化甚至紧张关系。”可见,《还珠格格》的盛行,有其特殊的社会心理,投射了彼时普通人社会需求与愿景。

  时过境迁,《新还珠格格》难敌《甄嬛传》,后者在收视率与反响热度上,都远超前者。网络上仅迅雷视频,其点播率已破20亿,各地电视台的循环播放,更是强势拓展了受众规模。《甄嬛传》涤除了温情脉脉,代之以明争暗斗。甄嬛与果郡王的感情戏,是全局中唯一类似纯情的桥段,反被网友批评“过假”,并挪用评价《山楂树之恋》的金句:“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

  分析为何《甄嬛传》会如此火,十年砍柴说:“一帮女孩活在后宫封闭环境下,她们衣食再好,但最重要资源匮乏——只有皇帝一个男人。而后宫又是生育政治,不生孩子几乎无地位可言。所以当初再纯洁的女人也想方设法争那点雨露,来提高地位增强安全感。”

  权谋是不公正的孪生兄弟。现实生活中教育、就业、升迁机会的不公正,很多人被排除在资源分享的结构之外,使得人们愿意去欣赏《甄嬛传》中的“宫斗”,会心一笑,慰藉现实生存的焦虑与不安。

  也有人把《甄嬛传》看作是古装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列出权力结构图,皇帝是CEO,皇后是副总裁,华妃是部门总监,而甄嬛则是一路曲折斗争,过关斩将迁升至终极boss。剧中宫斗的“志”、“勇”,被人们转化为职场中的升迁之道。

  对《甄嬛传》的各种解读,无论是实用主义的、文化批评层面的,还是社会心理分析,吴雪岚都觉得无所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小说的热卖、电视剧的热播,带来的汹涌声名以及热议,对于她而言,都可能成为生活的入侵者,她选择一如既往地维护自己小世界的安静,判断的底线是:是否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秩序。

  【主流批评的失语】 盛宴还在继续?

  《甄嬛传》,自2006年开始,靠论坛与网络起家,以点击率获得影响力,再以互联网排行榜赢家获得出版界以及影视界的青睐,到如今电视剧的热播,漫画、游戏等衍生品持续冲击。一群女人堂围一个手握专权的男人,争风吃醋,明争暗斗,这样的叙事,俘获那么多人的关注,但却极少有学者愿意去严肃对待分析这样的社会现象。

  2012年5月份,《甄嬛传》红热之时,社会学者郭于华的《倾听底层》再次被推荐为公民阅读对象。郭于华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中,是一位敏锐的观察者与诚挚的思考者,她曾将韩寒与方舟子之战,当做一个文化现象加以持续的关注。问及《甄嬛传》,她说:“我完全没看过,也不了解背景、内容、观众情况。”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看过其中几集,留给他的基本印象是“一部烂剧,无论剧本、表演、服装、道具、灯光和摄像,都没有多少可取之处。”他肯定《甄嬛传》的流行,有文化研究的素材意义,因为“它所描述的权斗场景,有中国历史的倒影。而其间所采用的各种狡计和阴谋、权术学,模糊地折射出中国社会的现状。”

  以下是本报与朱大可的对话,这位曾经对大众流行文化作出有趣解读与深刻批判的学者,在难以排解的忧愤与勉为其难的宽容之间,安置了自己的判断。

  新京报:你曾在90年代末期就预言,鉴于市场资本主义与社会犬儒主义的双重重击,中国文化将面临退化危机。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还珠格格》之热,到现在的《甄嬛传》之热,你觉得可以从中看到文化进步的轨迹吗?或者,是再次印证你的预言?

  朱大可:我看没有什么进步。最初的清宫戏,如《宰相刘罗锅》,洋溢着浓郁的社会批判精神,而且制作品质精良,令我对清宫剧的文化价值,产生过短暂的幻觉。但《甄嬛传》最终打消了我的幻觉。

  《甄嬛传》是一部不高明的教科书,但一些观众却在如饥似渴地学习,因为它试图教会世人,在一个畸形的权力与权利架构中,弱者(女人)应当如何运用媚术、心术和权术进行缠斗,直至取得最残酷的胜利。

  新京报:对大众文化来说,文化产品越是与使用者日常生存需要和经验相关,就越受欢迎。透过《甄嬛传》之热,我们是否可以对当下普通人的生存需要以及经验做一些可能的推测?

  朱大可:我们这个时代,普通人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它迫使人们开始钻研厚黑学和流氓术。架设在各地机场候机厅里的书店,向我们提供了一些示范性橱窗,其中充斥着诸如鬼谷子出山、商战三十六计、职场上的兵法之类的阴谋教科书,它们鼓励世人放弃基本的伦理底线,而以卑鄙的狡计来获取利益。

  这些图书和电视剧,都是病态的文化标志。这不是一种阳光和正当的道德生活,恰恰相反,它只能把民众引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深渊。

  新京报:网友们对《甄嬛传》的评价也很有意思,有些人将其当做是职场关系的古装版,主人公甄嬛从普通宫女升迁至皇太后,可窥见职场之道;有人愿意将其与当下中国资源分配机制相联系,因为不公正所以有阴谋算计;也有人认为,剧中后宫是一个专权制度,人在其中受制度的影响也被制度所塑造,主人公从善良单纯至心机狠辣,恰是制度造人的过程。

  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层次的多元解读?《甄嬛传》真的可以承载这些解读吗?或者,只是人们碰巧通过它表达了自己的经验与见解?

  朱大可:网友的解读自然是仁者见仁。《甄嬛传》虽然水准欠佳,但多少还是透露出某些人们所期待的信息,这可能是它走热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旧帝国宫廷里的阴谋诡计,绝不能成为中国走向公民社会的健康指南。

  【退守个人,尊重读者】 她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吴雪岚理想中的读者观众,是那些喜欢她讲的故事与笔下的人物,对人性有一定认识的人们。并且,她加了一句,不要来在意我的人生。“我的梦想是屋后有一片大大的花园,花园里不种花、不种草、不种树,就种青菜萝卜大番茄,再养几只老母鸡,每天捡个小鸡蛋。”她和丈夫住在杭州郊区,两人仍在与高额房价作战,每月还房贷,提醒着她不可能让自己的小世界超越时代。

  当时起意写后宫故事,电视剧《金枝欲孽》剧中对人性的刻画给予她一定的启发。后宫,一个封闭的世界,一群女子堂围一位手握皇权专制的男人,用性、色取悦他以获取权力荣耀,为一己之利,相互踩踏排挤。她们置身于一个不得不斗的体制中,被体制扭曲也被体制重塑。其实是人性与环境互搏的图景。很难说,这些不是她作为写作者的后见之明。

  让吴雪岚觉得恼火的是,有人推测她善于写宫斗,必是心有城府之人。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即入稳定的教育体系中,她并没有亲炙职场硝烟。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尚未能让她有足够的资本,去讲述职场之道,她也无意涉足。有时参加对话活动,当话题从《甄嬛传》延伸至职场、人际关系时,吴雪岚就很被动。她说“我的生活相对安稳简单,我不喜欢生活中有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甄嬛传》正在被改成漫画,同题游戏,已经出现在网络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甄嬛传》按照这个时代的商业逻辑,仍在生活世界里渗透它的影响力。但吴雪岚反复强调,自己无意写一部流芳百世的作品,不过是满足表达欲望写写字。

  有人指责她以宫斗戏误导人们,她反问:“觉得我误导他人的人,是觉得我足够影响许多人呢,还是现在的读者没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她,生于1984。

  

  《甄嬛传》的出生背景与传播史

  吴雪岚的成长史,《甄嬛传》的创作史和传播史,网络大众文化的发展史和批评史,互相交织。

  1984年 吴雪岚出生。

  2002年5月 起点中文网成立。

  2003年1月 李寻欢出版《粉墨谢场》,以此书告别网络,几年后褪去李寻欢之名,成为文化经理人路金波。

  2004年1月 安妮宝贝出版其第五本书《二三事》,声称:“我从来就不是网络作家”。

  2004年2月 春树成为《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人物。

  2004年3月 郭敬明参加央视《文化访谈录》。

  2004年3月 吴雪岚贪看横店影视城内的明清宫苑而不得。

  2004年6月 起点中文网世界alexa排名第100名,成为国内第一家跻身于世界百强的原创文学门户网站。

  2004年8月 《我们——80后盛筵》出版。

  2004年10月 盛大并购起点。

  2006年2月 吴雪岚创作《甄嬛传》,网名流潋紫。

  2006年3月 路金波用200万现金购买安妮宝贝的《莲花》与韩寒的《一座城池》、《诛仙》、《鬼吹灯》等玄幻畅销作品。

  2006年6月 陶东风作文《中国文学已经进入装神弄鬼时代》。

  2006年11月 朱大可《流氓的盛宴》出版,书中有言:“人民正在大力推行它的美学暴政,并且引发了粗鄙指数的剧烈增长。”

  2006年10月 吴雪岚针对网友指责其抄袭发表声明,之后移步新浪博客。

  2006年11月 吴雪岚在找工作。其小说爆红网络,被杭城媒体报道,成名后,顺利谋得中学教师之职。

  2007年 《甄嬛传》实体书出版,加印8次,销量超过百万。流潋紫续写《甄嬛传》。

  2007年3月 盛大向起点中文网增加1亿注册资本。增资后的起点开展“千人培训”计划和“万元保障”的福利计划。

  2007年底 同济大学教授张闳作《“娱乐至死”的文化狂潮》,批评“超级女声”与于丹讲论语。

  2008年 韩寒获得“公民责任感”奖,被称“以欢快幽默的青春,肩起社会公义”。

  2008年 吴雪岚一边教书,一边写小说,《甄嬛传》写至第七部,收笔。其同行魏勇出版《用思想点燃课堂》,批判中学课堂的思想匮乏,教师知识结构狭窄。

  2010年 吴雪岚结婚。9月份,由她担纲编剧的电视剧《甄嬛传》在横店开拍。

  2010年9月 学者徐贲出版《在傻子与英雄之间》,认为群众可以是傻子,也可以是英雄,可以猥琐犬儒,也可以变得理性有担当,重要的是公共生活的形态与秩序,是否符合人性。

  2012年 《甄嬛传》在电视荧屏热播。“甄嬛”体盛行,同题游戏上线。沪上历史学者朱子彦说,“当《甄嬛传》这样的作品在大众文化中闹腾的时候,最好的姿态,就是冷落它。”

  2012年 起点中文网十周年。运营着包括起点在内的七大文学网的盛大文学,宣布投资百万元招募书评人,入选者可以每个月领取创作保障金和上不封顶的分成。

  C03-C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朱桂英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