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访谈缘起
北京市大规模的老旧小区整治工作正在进行中。市政府将投入150亿财政资金对共计150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进行抗震加固、节能保温、绿化美化、街景与楼面整修等综合改造。《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今年年底前,本市将实施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的整治工作。其中,今年9月15日前,须按照首都环境整治规划,完成影响市容环境的主要环线、重点地区周边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至2015年年底,本市建筑面积5850万平方米的1582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治工作将全部完成。北京地理邀约专家就解放后的小区建设、本次老旧小区改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进行对话。
从学习苏联到突破标准
记者:建国后,我国住宅小区的概念是怎么形成的?
熊明:195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小区”概念,当时叫做“街坊”,这是一个源于美国的概念,例如百万庄,但是在地址上后来没有体现。1957年建设三里屯小区的时候,有了“小区”的概念,这是向苏联学习的结果。“街坊”和“小区”,从当时的建筑形制来讲,没有什么区别。
“小区”,指的是区域内有幼儿园、小学、小型商店等配套设施。后来发展到了住宅区概念,有中学、门诊部等。这主要是从服务半径来分,小区就是200米范围内有幼儿园,住宅区则要求500米范围内有中学。上世纪80年代末建设的方庄就是典型的完整的住宅区,有体育场,我记得当时还设计有剧场等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等。
记者:北京早期住宅小区的建设情况和设计标准怎样?
熊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比较困难,小区住宅楼大多是四层或五层,六层的不多,不设电梯。当时向苏联学习,设计住宅楼的图纸称为5301,也是苏联的,原则是“合理设计,不合理使用”。当时苏联有人均净住宅面积分几个阶段的目标,近期目标5平方米,中期目标9平方米,远期目标12平方米。苏联专家认为中国人口更多,帮我们订的目标是,近期目标3平方米,中期目标5平方米,远期目标9平方米,比苏联低一个等级,所以就出现了50多平米的两居室住着两户人家,一个小过道进去,共用厨房卫生间,甚至祖孙三代人都住在一间房间里等情况。这些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文革”期间,受极左思潮的影响,在学大庆“干打垒”的思想影响下设计了若干套“简易楼”图纸,设计标准和建造水平很低,出现了二四墙(墙体厚度24厘米),抗震功能就不说了,保温性能也不行,无法满足居住要求。当时也设计了土墙的设计图,但是没有实施。
记者:“文革”以后逐渐提高了建设标准。
熊明:“文革”之后,北京开始建设前三门住宅区,这在当时是北京最好的住宅建筑,高层带电梯,绝大多数是国家机关、政府机构、大型国企拥有和分配。之前的层高标准是3米,当时我们设计院的总建筑师宋融向邓小平汇报,如果将层高压缩到2.7米,可以将两居的面积增加到57平米,邓小平同意了。另外,唐山大地震之后,北京的住宅建筑抗震标准也提高了。
黄汇:上世纪80年代末建设方庄的时候,宋融考虑到怎么利用方庄这块地方,建议建设一些高层带电梯住宅。这在当时还是一个很新的想法,而方庄是征用农业用地,大家认为用地很宽松。现在看来,这个设计很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节能——老旧小区改造的中心问题
记者:本次老旧小区改造的范围主要限于“文革”后至上世纪90年代之前建成的老旧小区。那时的小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熊明:最主要体现在那时建成的住宅都存在一个节能保温问题,墙体不够保温,窗户也不好,冬天的时候,暖气很快就传导到室外去了。我们目前也大多是集体供暖制度,本来北京市规定的室内温度是18°C,但是我经常发现有时候室内能达到25°C,每个房间的温度又不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这也是集体供暖制度的弊端。老旧小区改造中,涉及到的双层窗户或者是双层玻璃,都是节能保温的一个措施。另外,应该推广统一安装热计量表,实施热计量改造。如果节能关系到每家每户的利益,人们的节能意识肯定会明显增加。
黄汇:在我看来,最需要节约的是电能,但是节电技术比较复杂,操作难度大。政府提倡从节约热能做起,是正确的,因为节热手段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好操作一些,见效也快。节能这件事,只有群众愿意参与进来,才会产生真正的效果。下一步应该提倡节约电能,阶梯式电价就是一个措施。
记者: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一般采取哪些节能保温措施?
熊明:有的住宅楼做外保温,外墙体保温现在一般都有一层聚苯砂浆,没有稳固住,我住的小区就发生过砂浆脱落的情况,幸好没砸到人。万一发生地震,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
黄汇:住宅的冷源主要有几大部分,一部分是与楼外冷空气相接触的地方;另一部分是家门及与楼道、楼梯相接触的墙面。具体地说:室内窗户、阳台窗户以及窗旁边与室外冷空气相接触的墙,以及家里连接楼道的门,及把居室与楼道相隔离开的墙,这些都是冷源所在。冬季室外很冷,在内外墙结合处及外墙与楼板结合处没有足够的保温层就容易结露,我们称其为“烂眉毛”、“烂脚”。这些地方一般都是吊顶,或者墙角放柜子的地方,不易及时发现,且易生霉菌。
内保温的技术,日本比较成熟,日本的装备式内板预制结构,在技术上做得很好,我们学习到的还是皮毛。我认为,不宜说外保温好或者内保温好,每个地区的情况都不同,欧美国家也实施外保温改造,所有的改造问题都要因地制宜。关键是论证、设计和施工都要一丝不苟。举例说,如果一个做外墙体保温的工人,他连自己施工的材料都不懂,这就很有问题。
管线缺少综合组织管理和监控
记者:管线改造也是此次改造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熊明:现在比较好的住宅建筑都用不锈钢管线,以前用镀锌钢管,这种钢管的年限一般是25年左右,上世纪90年代左右的住宅,都面临着管线老化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前的建筑,水管多用黑铁管,铁锈特别多,有时拧开水龙头,先要流一会红水。现在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北京这些年的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压更大了,管线容易出现爆裂的情况。这个问题,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要注意。
黄汇:我注意到《新京报》5月16日的新闻,说到一个老旧小区要更换上下水管,新更换的上水管线将按南水北调的管线标准安装。可是这几年都在说,北京市的自来水要达到直接饮用水的标准,直饮水的管线标准是什么,南水北调的管线标准又是什么?现在的老旧小区改造到底该实行什么样的管线标准。我经常看到北京的一些地段,今天挖,明天盖上,后天又挖,因为不同的管线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缺少协调与综合的组织、管理和监控。
老龄化及安全问题
记者:现在住在老旧小区里的,大多都是老年人,改造中是否也要考虑到如何便利他们生活的问题?
熊明:住在六层的老人如果没有电梯,他的出行就受到了很大限制,如同住在监狱里。这个问题必须要重视。
黄汇:现在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我觉得老旧小区里的老龄化比率应该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我国的老年人问题和国外还很不一样,国外老年人的财富拥有率高,但中国恰恰相反,我注意到在一些老旧小区里,例如说处理蔬菜,很多老年人都会去买甚至排队买。
住的人生活不一样了,对房子的要求就不一样了。要在这里养老的人和将房子改造好后出租出去的人,对老旧小区改造的认识和需求肯定不同。我们曾经谈大客厅小卧室。可对于老年人,到底是大客厅小卧室好,还是怎么更好。老太太腿不好,只能躺在卧室里,儿孙都来了,都进来了又站不下。大家都在客厅里看电视,可是她只能听电视。所以说,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没有一个统一公式。
现在很多小区包括学校在进行节能改造时,都会把窗户改成塑钢窗或者阻断式铝合金窗,断面大,很多又是有颜色的玻璃,透光率低很多。以前窗户的透光率有70%多,现在的窗户透光率大概只有40%左右,我觉得对于老年人和儿童来说,阳光照射很重要,这是补钙的很好的方式,采光涉及节电问题,政府需要抓提高窗户透光率的研发工作。
记者:安全方面呢?
熊明:很多老旧小区从下到上都安装了铁窗,像个套子一样,这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安全感。但是这样对消防应急会有影响。其实完全可以在纱窗内设置铁栏,将窗户设计成为内推开的比较好。安全问题,当然还有小区治安问题,这就是小区环境的整治了。
黄汇:汶川大地震后,学校的安全工程受到重视,全国都在做。校园安全工程,后来就变成了一个抗震加固的问题,但是把墙体加厚了,疏散的紧急安全通道窄了,结果还是留下了安全隐患。抗震加固完成了,现在又提节能保温了。
我觉得要谈老旧小区改造,应该全面衡量,房子还有什么问题要统一解决。要全面调研,全面了解要改造的对象,拿出改造方案来加强论证,再设计和施工,这是一个全面论证的科学过程。不要急,不要让现在要被改造的对象在不久之后又进入到下一轮改造中,反复折腾,其实成本更高。
■ 外立面改造
本次改造突出节能抗震加固
●谭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设计师
我们设计的中国结方案和“绿叶”裹楼体方案,这两个方案没有被采纳,涉及住宅建筑周围的环境、色调、居民意见等的协调,但是外立面改造还是一个重要内容。本次老旧小区改造主要是突出抗震加固和节能。
除了密云和怀柔,因为它原有的建筑比较老化,抗震加固改造后是七度抗震级别,其他区县都是八度抗震设防级别。总的来说,北京的住宅建筑抗震能力都不错,一般的地震应该没有问题。节能改造的标准是65%。现在老旧小区改造是时间紧任务急,“十一”之前会验收一部分。
老百姓最关心调结构扩面积
●邵建鑫,北京方州基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
我们设计的徽派风格外立面没有被采纳。但是北京市规委对于外立面的改造有要求,要审查备案。我觉得这一次改造对于外立面的要求比奥运会前的改造还要严格,认为住宅建筑造型的立面要突破一下,不然有点千人一面。实际操作层面有点困难,因为做外保温的住宅建筑立面,外形不会有太大改变余地。能够有所在外立面改造中突破的是,抗震加固改造,对墙柱的加固对原有的结构会改变较大。
老百姓对于改造都是实用性的原则,最关心的是调整结构扩大面积,但是我现在知道的情况是,本次老旧小区改造,能够扩大面积的小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很多老旧小区周围的违章建筑多,改造不能超出用地红线。另外,还有平改坡,我现在知道的情况是,还没有小区实施,可能涉及到费用等各种问题。我现在觉得压力还是挺大的,主要是产权单位的权益、住户的权益、和现场条件无法统一。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