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1:人才周刊·创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1:人才周刊·创业

“超级课堂”中的大片式网络互动学习(1)

2012年05月2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创业者名片

  杨明平 “超级课堂”联合创始人兼CEO。1983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工程专业,2008年到中欧攻读MBA。2010年10月,与双胞胎哥哥杨明泰等共同成立超级课堂,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影像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超级课堂目前单月销售额已过200万元,2012年营收规模预计在3500万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80%。

  

  “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已经从2007年的1238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到2014年预计将增长到4472亿元。”这是曾见诸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估计有志于投身教育培训行业的创业者看到这些数字后都会有血脉贲张之感。而对新加入的创业者而言,与传统教育培训领域大鳄林立的局面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在线培训领域或许可以让他们觅得更多机会。

  从传统教育模式到在线培训

  说起传统教育,杨明平忍不住言辞激烈地痛陈其各种弊端:“什么是力?什么是电?什么是定语从句?什么是宾语从句?学到最后连这些基本知识都没搞清楚”、“传统教学毫无设计感,还停留在古代。”

  杨明平在教育培训领域的创业历程也是从传统教育培训项目开始的。2008年3月,杨明平和自己的双胞胎哥哥杨明泰以及另外几个搭档共同创立了“凯风教育”,定位于高品质的中小学课外教育机构,并将高端富人的子女锁定为目标客户。

  创立之初,“凯风”发展势头很猛,杨明平和搭档又迅速拓展分公司,第二年便覆盖了上海、杭州、温州等地,顶峰时培训中心达到8家。但快速扩张的同时也让杨明平感受到了传统教育培训机构的瓶颈:“各地区情况不同,扩张到3个城市就遭遇壁垒。对老师的依赖过大,让人疲惫不堪。营销投入越来越多,利润被摊薄。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下降。”

  杨明平觉得,传统的教育培训领域已经很难再出巨头,而在线教育到目前还鲜有成熟案例,于是便果断跳出传统培训领域,转攻在线培训。2010年10月,“超级课堂”创立。

  基于此前积累的经验和教训,2012年初,杨明平将超级课堂未来的发展定位转变为:以产品研发为核心的B2B公司,把运营管理留给加盟商和合作机构。现在超级课堂吸引了50多家加盟商,其中有民营培训机构,也有图书出版商。通过合作渠道,杨明平发现,自己进军公立学校的计划也比想象得容易,“现在我们只专注研发,这才是我们最擅长的事”。

  打造碎片化、交互式的“超级课堂”

  “传说中天堂是一个绝对完美的世界,所以天堂的地面没有任何摩擦力。但我要说的是,没有摩擦力,车辆不能行驶,人不能走路,所以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是有科学依据的。”打开《力与运动》中视频,你会看见天堂中天使轻盈飞舞,看见陨石冲向地球引发的山崩海啸,在这些如好莱坞大片般引人入胜的情节背后隐藏的却是初中物理课中关于摩擦力的知识点,这就是杨明平打造的“超级课堂”。

  杨明平坚信,让人记忆深刻的永远是这些故事化、具象化的东西,但现在的在线培训课程关心对家长有没有说服力,却不在意学生。“把那些中学名师的上课视频录下来,家长或许会冲着老师的名头购买。但对于如今玩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学生,他们还有兴趣看完老师对着黑板、且长达40多分钟的讲解吗?”杨明平说。他期望的结果是:“学生一旦点开,就迫不及待想一口气看完,而且看了还想看。”

  迎合互联网时代移动化、碎片化的趋势,杨明平将一个课程的时间限定为5至10分钟;把考点和故事、流行文化元素综合在一起,让学习有乐趣,同时包含了交互式的练习与评测。

  (下转D12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