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者档案
孙盛林,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1988年后在日本留学、工作至今。目前正在中日间从事文化交流工作。从1988年至今,孙盛林几乎走遍了日本的每个角落。他认为自己目前在日本属于“旅居”状态,“哪怕有固定的住处和稳定的工作”。
孙盛林17岁准备考大学的时候,同班一位漂亮的女同学炫耀:“我爸爸带我去北京了……”周围的同学一片羡慕。孙盛林却想:“我要去北京就不应该只去几天,应该住几个月。”后来,他如愿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生活了九年。“我去什么地方都想沉下去,不愿浮光掠影。如果不得已呆得时间短,也要吃透一点。我的信条是,如果做就做好。”
喜欢“越雷池半步”的旅行
1990年夏天,刚到日本没多久、日语还说不好的孙盛林参加了“山村留学”旅行项目,到长野县大鹿村呆了三天两夜。“我从高速客车站下来,换乘当地的客车,发现日本深山老林里的公路修得比城市的还好,而且乡村也非常干净。我不得不惊叹日本的农村太超出想象了。”孙盛林认为,日本的大都市虽然也很好,也没有好得出乎意外,所以他后来基本都在远离都市的山区和海边旅行,现在别人向他问起日本哪里适合旅行时,他也会推荐这种地方。
在长野县大鹿村旅行之后,孙盛林陆续转遍了日本的边边角角,一个地方最短呆上五天,长的十天左右。每次旅行他都会看尽量多的东西,接触尽量多的人。他很喜欢早起去一个陌生地方的早市和鱼市,拿着自己的筷子,一个个摊位吃下去,感受当地的“气质”。“看得多了才会有深度。可以说旅行时心情是放松的,脚步是匆匆的。一个旅程可能是晚上很晚才到目的地,第二天很早就出发,对体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行程虽然紧张,孙盛林却并不喜欢为制定计划浪费太多时间。“旅行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冒险,我喜欢‘越雷池半步’,去探寻、发现一些新东西。而且旅行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
D18-D1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下转D1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