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4:旅游周刊·美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24:旅游周刊·美食
下一篇

舌尖上的烧烤(二)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在拉丁巴西烤肉餐厅吃饭,往往有大开肉戒的感觉。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好腰子不能少于五个,一定要肥。
烧烤是最具“返祖气质”的玩意。

  我们上回书讲到凌晨的烤串,那些遍布北京大街小巷的烧烤小馆,得了北京厚德之韵,我以前不知道什么叫胡同串子,以为就是开在胡同里的烤串店。

  这回书我们再来细致入微地聊聊烧烤。烧烤是最具有“返祖气质”的玩意,一群直立行走的灵长类动物手执刀叉各类扦子各类酱汁,在炭火上烧烤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无所不能,无所不包,这叫我们一次次深刻认识到:使用火,的确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在《诗经》里,有描述周朝贵族如何开PARTY:“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或献或酢,洗爵奠斝. 醓醢以荐,或燔或炙,嘉肴脾噱,或歌或萼。”里面冷僻字颇多,“或燔或炙”就是大规模烧烤的前奏,而且燔是指在火里烧,炙是在火上烤,“燔与火相著,炙与火相离”,那时的烧烤跟今天的已经无大区别。

  在所有烧烤类型中,最令我心动的说出来有点不好意思,是烤腰子。对于一个姑娘来说,好腰不过二尺,腰要瘦;对于一串烤腰子来说,好腰子不能少于五个,一定要肥。腰子要肥硕,上面有一块肥油,烤的火候刚好,一口下去应该是酥的,牙齿径直切过肥油,直抵肥腰,幻化成一种嫩,微微带着腰子应该有的淡淡腥膻,混以辣椒孜然,杂糅香料与火,生猛咀嚼,快感顿生。

  除了肥,好的烤腰子还要妖,顾盼生姿,妖娆无比,上佳的烤腰子堪比蒂塔·万提斯(Dita Von Teese),在一个舞池之中,眼见着她慢慢脱去衣裳。

  北京四处都有烤腰子,但是从众多烤腰子里寻找心仪的那一款,如大海里寻找一朵剪裁得体的浪花。后来我终于找到了这家晋元楼,这里的腰子硕大,不糊弄,味道足,下料猛,很性感,两根粗壮的铁扦子穿插着五枚腰子。这是一餐幸福的源泉,五枚腰子可以想象成“妩媚腰子”,腰子可以想象成粉子,在夏天露出小蛮腰,滑腻而柔美,肥腰闪烁放光芒。

  烧烤全世界流行。在拉丁巴西烤肉餐厅吃饭,往往有大开肉戒的感觉。各种烤肉花样繁多,热闹的拉丁音乐,巴西的乐队伴奏,一个又一个高大威猛的侍应生不断地穿梭在你身边,他们高高举着长长的烤肉叉,大块大块的牛肉串在叉上。

  巴西烤肉中,我最喜欢牛肉中的三角肉。这是腰部的一块肉,外面带着一层肥肉,烤之前就不需要腌制,烤前在上面撒上一些盐就可以了,外面的一层烤熟了,大厨会把烤熟的一层切到客人的盘子中。然后再撒盐,再烤。这种口感丰润自然,能感觉到有汁水,不由得叫人想起1998年的罗纳尔多,那时他还是“外星人”,没有降落到地球,没有大腹便便,想到此,不免伤逝。

  印度风格的菜馆里也少不了烧烤,兆龙饭店一层的天都里名字来源于Tandoor,这就是印度的烧烤炉。与常规的烤羊肉不同,这里的烤羊肉卷是将羊肉剁碎,混合以香料,来自印度北部黝黑的厨师将羊肉用手握在一根粗壮的扦子上,再放到烤炉里烤。烤出来类似香肠,一吃才知道这是“内涵帝”,众多香料的滋味纷至沓来,犹如一群印度姑娘身披纱丽朝你飞奔而至。吃烤鸡腿则需要一点蘸料,酸奶里加入薄荷碎,口感有一些阴柔,搭配上口腔中的火热。其实鸡腿在烤制之前,也需要涂抹上酸奶等众多香料。常见的香料往往有小豆蔻、姜黄、丁香、桂叶……还有更多的香料很难翻译成中文,只属于印度当地。

  在土耳其的美食中,kebab算是国菜,其实这也是烧烤。在伊斯坦布尔餐厅,有Doner kebab,字面含义是“旋转烧烤”,其特色在于旋转,一片片瘦肉被插在一根垂直的铁扦子上,犹如一个硕大的圆柱体,然后放在烤炉里烤,偶而会有些蔬菜,如番茄、洋葱等放在肉串上,以蔬菜的汁液保持肉片的湿度。

  有时候我也会提前打电话,跟丽都饭店的熟食店预订一只烤鸡。个人感觉,这里的烤鸡买回去放凉了之后更好吃。刚出锅的烤鸡皮酥脆,肉嫩,似乎多汁丰盈,放凉了之后,就觉得劲道,鸡肉可以丝丝缕缕地撕下来,可以下酒。

  做烤鸡的地方很多,这里的烤鸡有一些不同。鸡是250克一个的三黄鸡,重量严格控制,增一分不好熟,减一分不丰满,犹如鸡中模特。每天限量40只,需要提前4小时预订,如果来晚了,就会沽清。鸡需要腌制,但仅仅是轻度腌制,犹如涉世未深,此时的鸡依然保持清纯,然后是烤炉里烘烤,不停翻转,油脂尽出。一只鸡,在熔炉里锻造,在火上煎熬,犹如在世上苦苦度日,一个半小时之后,烤鸡已成,表皮金黄,经过炼狱的鸡,已经开悟,修得正果,风姿绰约。

  吃此鸡,需要带着一点虔诚,细细咀嚼,从鸡腿到鸡胸,从鸡翅到鸡脖,每每有所领悟,心怀感激。可以配酱料,欧美人往往配番茄酱,国人则配酱油,其实什么都不用配,品其原味,微微咸,略微香,相当鲜。它长到250克,不再长大,在烤炉里翻滚,然后变成一只烤鸡,等着你,等着你拿牙齿啃噬,用舌尖感触。

  本版采写(除署名外)/新京报记者 赵子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