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快闪一族

2012年05月30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当你行走在城市街道,或在某个公共场合漫步的时候,突然有人群聚集,作出某种奇怪的举动(比如突然一齐对你鼓掌,或突然引吭高歌,等等),然后又迅速消失,那你很幸运——今天,你遇上了“快闪族”了。

  □基甫(文化批评家)

  快闪(Flash Mob),是指一群人突然在公共场所聚集,在统一的号令下完成一个异常的或完全无意义的行为,然后迅速四散并离开现场。参与者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社交网站、互联网论坛、推特等手段联络,事先约定行动方案:时间、地点和行为方式。行为完成之后,参与者消失在人群当中,不留下任何痕迹。街道上依旧人流滚滚,依旧行色匆匆,生活依旧如常。

  一般而言,快闪通常只是一种娱乐活动而已。有时有点儿像行为艺术,它只关注行为过程,没有目的,也没有结果(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也有一些快闪行动,会有意传达某种善意,比如,著名的“伦敦地铁车站的快闪行动”:候车大厅突然响起《哆来咪》的音乐,一个人开始舞蹈,然后,一个孩子跟他对舞,然后有其他人加入,舞蹈的人越来越多,连一旁真正的过路人都被感染,也在一旁舞蹈起来。

  快闪是21世纪兴起的一项街头文化,近年来,渐渐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时尚活动。中国大陆也开始出现类似的活动。首先受到影响的是校园文化。学生在学期结束的时候,也会来一次集体起舞或同声吶喊的快闪行动,庆贺一下考试结束,纾缓一个学期的紧张。较大规模的快闪是在迈克尔·杰克逊去世后,有多个城市的快闪族在行动,以模仿杰克逊的演唱方式,表示悼念。有时,这种很酷的街头文化,也很容易被商业文化所收编,成为消费主义文化潮流的一部分,如上海吴江路上的街舞快闪,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并且十分专业的舞蹈快闪,以彰显吴江路前沿时尚的商业文化定位。可见,也有一些快闪行动多少隐含着某种程度上的反讽意味,表达对某些事物的批评性的态度,甚至会带有政治色彩。

  总体而言,快闪行为的匿名性、短暂性、娱乐性、迅捷性,才是其价值所在。聚而不散,那是滞留;散而无聚,那是迷失;聚散两依依,那是琼瑶剧。它让生活短暂地偏离日常的轨道,进入一个意义不明的时空,仿佛夏日里遭遇一场猝不及防的雷阵雨,才听到响雷,就洒下雨点,将路人淋湿,而转瞬又云收雨散,雨过天晴。生活如是而妙趣横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