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下一篇

那些援疆的北京人

援建和田,在建筑、治安、医疗、教育等领域各展其能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和田人民苦,一天四两土,白天吃不够,晚上还来补。”这是一首在新疆和田地区流传很广的民谚。和田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气有228天,年均降水35毫米。

  按照中央部署,北京市对口援建和田,1997年到2010年,先后派出六批援疆干部。

  2010年5月,新一轮援疆大幕启动。作为第七批援疆干部,234名京城才俊来到和田,对口援助和田地区一市三县(即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四师。

  这些干部们互称援友,以前流行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经过商;现在又能豪迈地说一句:一起援过疆。A10-A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胡杰 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杰

  ■ 散记

  和田的北京印记

  在和田,还有援疆干部“发明”了更有趣的叫法:第一批援疆的叫“原配”,后面再来的叫“续弦”。

  援友们一般都带着两部手机,一部和田的号,一部北京的号,虽然人在和田,北京的联系不能断。

  在和田,处处看得到北京印记:热火朝天的工地,围挡上多是“北京城建”、“北京建工集团”;学校牌子上写着北京中学,北京援建的京和大厦已经拔地而起;标着北京金隅集团字样的水泥罐车,每天往返在各个工地;北京东誉达集团投资近50亿元的中国玉都城,已进入实地操作阶段,这个占地540亩的项目,是目前和田最大的项目。

  全聚德也已在和田开业,每天顾客盈门,雅间标牌标着“前门”、“西单”、“王府井”等字样,有人扯着嗓子在门口电话:“我在西单,十分钟后能到吗?”

  和田水咸,含碱高,用这样的水洗头,总掉头发。于是一帮大老爷们就纷纷剃了光头,在和田援疆指挥部,吃饭时,会看到一堆光头闪动。产业合作部的赵二良新剃了头,怕媳妇不信,专门请人拍了照片发过去。同事打趣道:“他们这是削发明志,一年点三点,三年援疆期满,回去可以做住持了。”

  胡九龙,援疆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他一家被称为援疆世家。爱人2006年、2007年曾在和田地区广电局挂职。胡九龙在来和田三个月后,双胞胎女儿出生,他给女儿起名和和,田田。他说,援疆快结束时,一定要带女儿到和田看看,那是爸爸妈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