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师者】

从“全班汉语零及格”教起

2012年05月3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援疆物理教师朱志敏必须先教会维吾尔族孩子们汉语,才能再教他们物理。

  姓名:朱志敏

  性别:男

  年龄:30岁

  北京任职:顺义区一中物理老师

  和田任职:吐沙拉乡北京中学数学、汉语老师

  心语:我希望我教的学生能考到北京,不管在哪个学校,我都会去看他。我想在北京作几场报告,让大家了解和田,了解和田的教育。

  第一天走进和田的教室上课,朱志敏没找到粉笔,一看黑板擦,是用木板钉上毛毡做成的。

  不适应的还有很多,这位来自北京顺义一中的物理老师,第一天上班,就手忙脚乱地去堵鼻子里不断流出来的血。

  作为湖北人,生的和凉的东西让他难以下咽。

  一个班汉语平均分:18.5分

  朱志敏和另三位北京援疆教师,被分配到和田市吐沙拉乡中学,因为北京市援建的教学楼,学校现在叫吐沙拉乡北京中学。

  这个学校只有初中,全校42个班全部都是维吾尔族学生,6个班开设了双语教育。

  双语就是同时学汉语和维语。朱志敏他们负责双语班的教学,一开始都被要求先教一段汉语课。

  “我做了个测试,一个班的汉语平均分18.5分,零分好几个,及格的没有。”

  表演式教学

  从没教过汉语的朱志敏们想着,到底该怎么教,才能让这些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们弄明白。

  “很多时候要反复多次,甚至以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解释,才能讲清楚。”

  比如讲“吹灰之力”这个词,朱志敏会在讲台上放上些粉笔灰,然后让同学们上去对着灰吹。

  还有“碰撞”,朱志敏让两个同学扮成羊,做两头羊互相顶的动作,学生们大都有放羊的经历,一下就明白了。

  “孩子们学得开心,我也高兴,有时都不愿意下课,人来疯似的,讲赤脚这个词,我都恨不得把鞋脱了。”

  朱志敏说,半学期下来,班里学生汉语最高的85分,有四五个能及格,没有零分的了。“这个成绩离我预想的还很远,但和以前相比,还过得去。”

  14岁的古丽胡玛上初三,她非常喜欢上朱老师的课,“很幽默,很形象。”

  老师回家的平板车

  来自平谷六中的熊爱国,专门买了一本维汉对照的词典。“在课堂上教学生汉语,在课下跟班里的孩子学维语。”

  在朱志敏上课时,已经结束上午课程的熊爱国,与来自海淀尚庄中学的王尚永坐在校园的石凳上。旁边戴着头巾的维吾尔族女孩们在水泥球台上玩乒乓球,还有各班的学生代表,拎着各种颜色的塑料桶,排队等着领免费午餐。

  等到朱志敏和另一位来自大兴七中的高国斌老师上完课,四位老师才结伴回宿舍。他们的宿舍在5公里外,要坐那种和田满大街跑着的一元一人的电动平板车。

  吃完午饭,朱志敏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是父亲接的。朱志敏说,妻子工作忙,中午回不了家,女儿两岁了,在老家的父亲把房子卖了,专门到北京帮着带孙女。“刚打电话问了问,中午就是到楼下买了个土豆丝盖饭,一人一口吃的。想着父亲女儿整天这么凑合,心里酸酸的。”朱志敏说,我让我爸再坚持一下,只能这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