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罗兰
|
酿酒师的意义,在于为一瓶葡萄酒注入灵魂。葡萄酒的酿制过程非常繁琐,每一个步骤的细微欠缺,都会使其逊色,酿酒师在这时将会赋予葡萄酒以新的生命。在葡萄酒世界,人们公认的最伟大的酿酒师之一是米歇尔·罗兰,如今他来到中国,完成自己的东方梦想。
这次,米歇尔·罗兰去了中粮旗下的几座酒庄,在葡萄园里,他跪下来,示范哪些叶子要剪掉,满头大汗。中粮全球酒庄群技术总监张辉说:“在华夏酒庄,他穿着很高的系带的鞋,看起来很热,他在前边大步流星地走,我在后面要跑着追。”
即便是一个天才酿酒师,也需要从这点点滴滴的细节处着手。可能用不了多久,酒标上有米歇尔·罗兰签名的第一瓶中国葡萄酒将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1996年,他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品尝中国产的葡萄酒,“忘了什么牌子,印象中还不错,感受和去阿根廷和南非喝的葡萄酒差不多。”
如今,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葡萄酒逐渐走入全球焦点,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但人均葡萄酒年消费量仅为0.98升,仅为法国56升的几十分之一。米歇尔说:“中国的土质、气候、水源和各种环境因素,与欧美产区相比别具特色。他对自己倾心之作充满自信:“千姿百态的长城全球酒庄群,无不印有酒神至爱的指纹。这些天赋异秉的佳酿,会把生活浇灌得与众不同。”
>>> 人物档案
米歇尔·罗兰 1947年出生于法国利布尔讷,先后与全球12个国家100多个酒厂的知名品牌合作,担任过波尔多金钟、宝西奥等世界名庄的酿酒顾问。他追求葡萄酒独特个性和地区特点的酿酒理念,深刻影响着全球葡萄酒行业的发展。2011年起,受中粮邀请,担任中粮全球酒庄群的首席酿酒师。
>>> 问“酒”
土壤比酿酒师更重要
记者(以下简称“记”)如何看待现代技术对传统酿酒行业的影响?
米歇尔·罗兰(以下简称“米”):酿葡萄酒是一个相对非常传统的行业,但现代酿酒工艺与之相辅相成。无论是法国还是“新世界”,迄今传统工艺对改善葡萄酒的品质依然非常有效,但是我们不必刻板地去尊崇它,如果新技术能让葡萄酒的品质获得提升,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选择并不难。作为酿酒师在其中的影响并不是很多,可以说几乎没有,因为酒的独特性完完全全来自于风土,来自于土壤,如果有非常独特性的土壤的话,酿酒师也没有办法创造出这样的产品。
记:如何成为一个一流的酿酒师?
米:我觉得这很简单,你先成为世界上最老的酿酒师就行了,这样你就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酿酒师。作为酿酒师,可能大家觉得酿酒师待在酿酒车间比较多一些,我恰恰相反,我待在葡萄园的时间更多,这也从一开始就保证最后得到非常好成熟度的果实。
葡萄酒发展慢一点
记:你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有哪些特点?
米:中国并不缺少葡萄酒的历史。我认为现在中国缺少对葡萄酒的消费和葡萄酒文化。前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而提高,这是最近30年的事。并不是说中国这种缺失是一种落后,比如说像勃艮第人经常讲一个真实的笑话,勃艮第酿酒的葡萄农用了600多年来研究风土钙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定义,他们还在不断地找一些新词描述。
葡萄酒的终极功能来说是佐餐的,我认为多样性是中国人对葡萄酒的口感偏好的最大特点。所以我没办法预测将来有没有唯一的口味的葡萄酒的选择,中国有这么多的民族,有这么多的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葡萄酒又有这么多的葡萄酒的产地,将来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
记:中国未来有没有可能成为新世界又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米:现在中国葡萄酒的消费是与日俱增的,每年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长。我一直都不觉得应该仅仅为酒贴上什么样的标签,比方说贴上它到底是旧世界的还是新世界的,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个提法,因为不管对哪个地方的酒来说,最重要的是这个酒要好。葡萄酒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多样性,全世界有那么多的产区,那么多的次产区,那么多的葡萄酒在不同地区的表现,这正是葡萄酒的美妙所在。
记:在中国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米:我在不同的国家做过酿酒顾问,这些国家可能都曾经走过这样一条道路:在发展过程当中有那么一段时间发展非常地快,过后又发现其实自己走错路了,又回过头来回到原点。对于葡萄园来说发展得慢一点可能反而是好事,因为过去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不管是法国、葡萄牙、意大利还是阿根廷等等葡萄酒的生产国都有过这样的历史,在中国是不是有这样的机会能够让这个行业少走一些弯路,这是我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也是我现在脑海里想得最多的问题。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赵子云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