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徐棻《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
| ||
|
长篇历史小说《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近日在全国各地书店上市,作者是曾创作过《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秀才外传》等剧本的四川著名剧作家徐棻女士,此书是现年79岁高龄的徐棻,经过历时17年的“业余创作”写就,堪称年逾古稀的剧作家的一次令人意外的“转型”。
□书评人 汗青
作为政治人物的苏东坡
通常说起苏东坡,人们第一印象是他的文名,重其文学家、诗人、北宋四大家等文学艺术史地位,而对他的政治身份,如在北宋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中“旧党”领袖身份,却较少为人注意。
实际上,苏东坡在北宋神宗时期,最为人注目的应该是他所谓的“旧党”领袖身份。因为这个身份伴随他走过了几个皇帝掌持的北宋朝廷,使他的人生变得异常坎坷。
北宋王安石变法这起中国史上极其有名的历史事件,在中学历史课本里就会读到。不过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我们往往一说到变法时,就习惯性地认为那是好的,是先进的,是利国利民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变革不可能一定是好的,哪怕它的动机和出发点再好,只要其性质和结果不符合当时当地大多数人或历史大背景的需求及利益,就不见得是好的。而一场不符合历史大环境需求及历史进程的变革,则更不见得是好事。
一场难言功过的改革
发生于宋神宗熙宁年间由王安石主导的这场变法,对当时整个北宋皇朝的冲击是相当大的。
王安石变法中的几项主要内容,无论其出发点如何,其结果都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历史进程。
譬如其针对商贸行业的“市易法”,实际上就极大地阻碍了当时已经相当发达的商品经济,不但使各地正常的商品流动受到巨大影响,还事实上使市场化行为和商品经济出现了大幅度倒退,客观上由政府垄断了商业贸易。因此在变法期间,虽然国库收入有一定幅度上升,但这却是以“国富民穷”为代价的。
当然,学界也有意见认为“市易法”打击的对象是大商贾。但我们从神宗去世后废除“市易法”时开封府的一组数据看,却可以发现即便免除了利息和罚金,在两万七千多家商户中,约几十户商家占了所欠本金近一半,其余两万七千户占了剩余的一半多所欠本金,而这其中有两万五千多户的欠款,是两百贯以下的小金额。
比照当时的人均收入,这两百贯欠款足够让这两万多商户家破人亡。仅一个开封府就有两万多小商户如此,放眼全国,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项政策,实际上对绝大部分中小商户打击最大,而不是长期以来认为的打击大商贾,减轻小商户负担。
又如针对农业的“青苗法”,各级政府机构为获取收入,最终也造成了无数农户倾家荡产,并未达到王安石设想中的目标,因而成为历史上争议最大的变法内容之一。
王的利国与苏的利民
身为当时从政士大夫们的领袖人物之一的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政治理念以及具体变法的措施,很快被排挤出了中央政府,乃至流放数千里,差点丢了性命。虽然王安石本人私德甚好,但他却无法遏止帝王专制体制下不可避免的政治党争恶习,在当时,相当数量对变法持异议的士人被列为“旧党”,从而遭受政治乃至肉体上的各种打击。
苏东坡是一个很典型的中国古代士人,在某些方面他和王安石一样,如都有良好的私德以及理念,和相当高的文学艺术造诣等等,而他和王安石最根本的不一样之处,是他的施政态度为自下而上,即不便民、不利民就不可为,哪怕你是为了朝廷利益,只要侵害了下层百姓,那就是恶法。
他的这种秉政理念,应该说在帝王专制时代是相当先进的。他反对为了增加国库收入就与民争利,也反对为了朝廷利益而去大面积、大幅度地牺牲下层百姓的利益。这种理念使得他先是身列反对变法的“旧党”,后又不见容于复辟后暴露出各种腐败的保守党,以至出现了新党、旧党先后都对他进行多次政治打击的奇特现象。
最可爱的传奇人物
其实苏东坡的这种理念,从民间流传的大量以他为主角的故事这一现象中,也可以感受到。在这些民间故事里,苏东坡的形象十分可爱,易于亲近而毫无距离感,既有诙谐、机智的一面,但也经常吃瘪于各路人物手下,如只要碰到他妹妹和那几位老和尚、小和尚,就经常很狼狈。而尤其有意思的,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和他有关的饮食,如东坡肉等等,这种情况出现于一位大文豪和政治派系的领袖人物身上,是极罕见的。
我想,这种现象不会发生在王安石身上,也不会发生在包拯、海瑞等等人物身上。老百姓喜欢和乐于将苏东坡拿来当自己故事里的主角,对他调侃或赞赏,这种选择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老百姓是不会把一位大家讨厌甚至憎恨的人物,用来做自己故事的主角的。
在这一点上,中国史上可勉强于之比肩的,大概只有在明朝抗倭战斗中做出很大贡献的徐渭徐文长一个。
不过,我可以肯定,徐文长一定没有东坡居士那么爱吃,那么爱和和尚及妹妹斗嘴,那么活生生地贴近我们。我一向认为,一个爱吃、爱斗嘴的人,必然极其热爱生活。这话没什么过硬的道理,很主观,但我依然很坚持这么认为,并且坚持认为这非常适合苏东坡,以及这本《苏东坡和他的大宋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