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三轮车夫带游客逛什刹海,讲解原汁原味的老北京胡同文化
| ||
|
体验身份:什刹海三轮车夫
工作地点:北京什刹海
工作内容:蹬三轮转胡同,介绍什刹海景点和胡同文化
“先生,坐车游什刹海吗?您先来看看线路介绍,保准给您介绍正宗的北京胡同文化和什刹海景点。”一番讨价还价,李永浮成功地说服两个陕北客人上了三轮车。
扶稳车把、低头、上身使劲向前躬着、小腿因为用力肌肉缩成一团,李永浮再一使劲,大半个身子探出红伞盖下的阴影,车轮转动。
白色对襟衫、黑色灯笼裤、千层底布鞋,几乎每一个什刹海三轮车夫都是这身装束,只是李永浮的那个近视镜,和他黝黑的皮肤明显不搭。
李永浮今年56岁,土生土长的北京人。2003年下岗后,为了养家做起了车夫,带着游客转胡同,介绍什刹海景点和胡同文化。后来,北京旅游咨询什刹海站推出“后海八爷”三轮车队,李永浮被称为胡同三爷。
5月30日,记者跟随着胡同三爷,体验了什刹海三轮车夫的一天。
揽客
英语迎老外 备好纸和笔
5月30日,微风,最高气温27℃,天格外的蓝。早上8时刚过,李永浮就到了车队。
上午9时,“后海八爷”都到车队后,每人手里拿着一张什刹海游览线路图,站在街边开始招揽游客。
“后海八爷”并不是8个人,而是车队里10来个老北京车夫的统称。看见有出租车停靠在路边,李永浮赶紧走上去,招呼刚下车的乘客,“先生,要不要坐车转转,我们这里提供最地道的讲解。”
遇到欧美游客时,李永浮会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一般李永浮拉一个客人要80元左右,他会用已练得纯熟的口语讲,“eighty!”如果对方同意,直接上车;如果不同意,李永浮笑笑,继续寻找游客。
“日本游客最容易交流,因为日本人的文字和大陆差不多,如果他们不懂英语,我可以在本子上写下阿拉伯数字,他们一看就懂,还会和我讨价还价呢。”
和外国游客怎么讲解呢?李永浮说,对于外国游客而言,和他们的讲解要简单得多,平时把讲解内容的英文版背下来,每到一处景点,只要外国游客感兴趣,自己就用英文介绍,“其实我们也只是会简单的英语,再难的就不会了,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北京的文化。
记者跟随李永浮一起,经过近40分钟,终于揽到两名来自陕北的中年男子。
这个效率在李永浮看来太慢了,在后海拉了10年脚,他已经能一眼看出来对方是游客还是路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看外形,一般遛弯的什么都不带,出来旅游的不一样,他们或者背着包,或者背着相机。”
讲解
注重节奏让游客记牢
李永浮将什刹海地图放进车斗,将凉席铺在车座上,“您二位坐好了,咱这就逛了。”两位游客加在一起大概350斤,李永浮咬紧牙,脚板用力一蹬,逛后海开始了。
“看到东边河上地安门外街那座桥了吗,这是元代建的,有800多年的历史,是这一带现存最古老的桥了,而且就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李永浮指着地安门外大街上的一座桥介绍道,“看到河边寺庙上的牌匾了吗?上面有个‘敕’字,意思就是皇帝家的,是皇家寺庙。”
停车讲解也是调节体力的方法,如果累了就讲慢点,游客既能记得牢,李永浮也能把气息调理顺。
因为天气好,后海银锭桥上能看到远处层峦起伏的山。“这是咱老北京西涯八景之一——银锭观山。”
李永浮载着客人,不疾不缓地走在胡同里,看到左右宅门上的门楣,李永浮问两个陕北汉子,“你们知道‘门当户对’的来历吗?”看两个游客兴起,李永浮也来了兴致。他说,通过门楣的数量可以看出一户人家的家境,“门当是大门前左右两侧的装饰,有的是狮子,有的是战鼓,户对是门楣上方或两侧圆柱形雕刻,如果数量相同,就说明家境差不多,如果数量不同就结亲,那就是‘高攀’了。”
游客问为什么有的宅子门外摆狮子,有的门外摆鼓,李永浮说,“狮子象征文官,鼓就说明是武将的家。”
拉脚
挥汗如雨 日喝两茶缸水
从北京旅游咨询门前到恭亲王府,大概四五公里,用时1个小时,而每到一个景点讲解,李永浮都会先大口喘气。中午12时,将客人送到恭王府后,李永浮蹬着车,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揽客。
虽然每天9点上班,但李永浮总提前1个小时左右到公司取车,擦干净后和同伴们拉家常,“我每天都买报纸,看看当天有什么新闻,这样和客人聊天也会有更多话题。”三爷说着话从口袋里拿出烟点上,猛吸一口。
“夏天三伏,冬天三九,都要出去揽活,下雨也要出去,我们一天不拉活就没收入。”李永浮称,周末和节假日特别忙,每拉一趟都腰酸背疼,要是天热,水从嘴里进去,直接再从毛孔出来。
三爷海量,水用缸装。他的茶缸和大可乐瓶相比,小不了多少,长年累月积下的茶垢,像给茶缸镀了一层铜。几乎每天,他都要喝上两缸多茶水。
记者也学着三爷的样子,在没有客人的时候,蹬了一次空三轮。1.76米的个头坐在车上,只能脚尖着地,铆足劲蹬出去后,还不太容易控制三轮车的方向,刹车用一根线连接到脚蹬处,更让记者不习惯了。
虽是空车,但车身很重,再坐上游客,时不时过一座小桥,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传承
留下准确的胡同文化
车夫刘春宏外语好,因此在后海八爷里被人称为“文大爷”。文大爷介绍,他们中做车夫最短的都有七八年,时间长的有10多年,骑着三轮带游客逛什刹海,讲原汁原味的老北京文化,是“后海八爷”的工作。之所以管这些后海的老北京车夫叫“后海八爷”,是因为在后海300多位三轮车夫中,老北京已经不多了。
“现在做车夫的北京人少,大多数是外地人,车夫没有统一的解说,有时会把一些胡同文化讲错。”三爷说,“我感觉有一种责任,应该以一个老北京人的身份,将准确的胡同文化讲给其他的车夫。”
但最初李永浮觉得,做车夫是纯体力活,让人瞧不起。
“当时觉得在老街坊、老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但做上车夫后逐渐发现,这一行越干越有意思,不仅能挣钱养家,还能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播。
5月31日晚,三爷给70多名车夫培训北京胡同文化,按计划培训三次,每次三个小时。车夫们愿意听三爷讲故事,故事记住了,生意更好做。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玉学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