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特别报道
下一篇

那些年 北京开通的地铁

北京地铁建设提速,过去10年从54公里增至372公里,今年年底“4线齐发”

2012年06月05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2007年10月7日,市民乘坐新开通的5号线。新京报资料图片
今年5月25日凌晨,地铁10号线二期宋家庄铺轨基地,一位工作人员检查地铁钢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夜深了,灯还亮着,23岁的奚鹏飞还在等人。

  他等的人每次都是夜里来,匆匆待上一个多小时就走。

  最近一个月,这样的情形更为频密,几乎每4天就有一次。

  5月25日零时左右,人来了。

  一同来的还有两辆平板货车,上面堆满着钢轨。

  每根长25米、重1.5吨,总共70根。

  奚鹏飞开始清点,确认无误后,钢轨被卸下,签字接收。

  最近半年,奚鹏飞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夜晚。他是中铁一局地铁10号线二期宋家庄铺轨基地物资部的材料员。

  这批他经手的钢轨会在铺轨基地组装完成,编好号,然后像流水线一样陆续被运入隧道。

  最终,这许许多多的钢轨首尾相连,绵延成数十公里长的轨道。再过半年,这些轨道将承载10号线飞驰的列车,迎送一批又一批乘客。

  10年来,数万根坚硬的钢轨被埋地下。在为一趟趟列车护驾的同时,它们也亲历了北京地铁从54公里到372公里的快速发展之路。

  

  任务急

  “2007年之前一般是两年铺一条线,2007年之后基本是一年铺两条,甚至3条线”

  

  宋家庄铺轨基地,货车停在两台8米高的龙门吊下。

  工作人员在钢轨5米处和20米处用钢丝绳绑好,利用龙门吊将钢轨吊起,慢慢移到北侧的一块空地上。

  “两车卸完约一小时。”奚鹏飞说,与前两个月相比,5月份已到货6批共10多车,频次和数量都在增加。

  在中铁一局新运工程公司负责的10号线二期劲松-西局标段,沿线共设宋家庄、草桥等4个铺轨基地,情况都大抵如此。

  “5月份是施工的黄金季节。”新运工程公司北京城市轨道工程公司经理朱勇坚说,时间很紧,压力也很大。

  他的压力来自于地铁的建设速度。

  此前官方宣布10号线二期6月30日将实现C型轨通,届时潘家园、火器营都将与10号线一期轨道连通。

  朱勇坚坦言,自从公司2001年进入北京轨道交通市场以来,近些年感受到的压力前所未有。

  北京地铁现有的372公里运营线路中,52%的轨道由该公司铺设完成。“2007年之前一般是两年铺一条线,2007年之后基本是一年铺两条,甚至3条线。”

  朱勇坚说,这几年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公司缺人,尤其缺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招聘,公司从最初的100人左右扩充至200人左右。

  另一方面,2001年到2006年,13号线、八通线、5号线的轨道正线铺轨基本都是一个标,由该公司一家负责。

  从2007年开始,正线铺轨一般划分成1到3个标,像机场线分两个标,10号线一期是3个标,10号线二期则是两个标。

  在朱勇坚看来,这是近几年地铁建设速度加快、每年开通好几条线路带来的压力,“一家单位根本做不过来。”

  

  通车密

  2002年13号线开通前,北京只有1号线(含复八线)、2号线。至去年底,地铁增加300多公里

  

  饭桌上,朋友忙着点菜,李旭打开iPad,研究游玩北京的路线。

  今年4月,来京办事的她带着父母、5岁的儿子一同前来。

  她上次来京还是2008年奥运会之前。

  儿子说要去动物园玩,李旭记得上次她去是先坐地铁到西直门再换乘公交。

  电子地图上,她输入“动物园”。很快,她看到一条青绿色的地铁线路正好经过动物园。

  顺着线路的延伸,这条地铁往北可到颐和园,往南可到北京南站。

  “这是什么地铁线?”她问正在点菜的朋友。

  “4号线,2009年才开通。”朋友说。

  李旭一边查询4号线的信息,一边问“这几年北京修了不少地铁吧?上次来还没几条。”

  朋友答不上来,含糊地说:“大概10条吧。”

  “从2007年5号线以来新开通了11条。”5月18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6层会议室,规划设计总部主任陈曦拿着一张地铁线网图说。

  2007年,5号线。

  2008年,10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

  2009年,4号线。

  2010年,房山线、大兴线、亦庄线、昌平线、15号线一期首开段。

  2011年,8号线二期北段、9号线南段、15号线一期东段。

  由于8号线二期北段与奥运支线贯通运营、15号线一期东段与一期首开段贯通运营,至去年年底,北京地铁运营线路达到15条,总里程达到372公里。

  陈曦说,再往前推,2002年13号线开通前,北京只有1号线(含复八线)和2号线两条地铁,共54公里。

  这就意味着,2002年至去年年底的这10年,北京地铁里程增加了300多公里。

  

  缓拥堵  

  新版规划提出“加密中心,兼顾外围”,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及既有线路客流压力

  

  让时间回到2007年10月7日。这一天,天通苑地区的网友迎来了“载入史册的大喜事”——5号线开通。这也是2003年八通线开通后,北京时隔4年后开通的第一条地铁。

  一位天通苑网友发帖说:“大家盼这条线盼了5年,从家门口到东单才30分钟。要在以前,30分钟开车还没出东小口。”

  5号线开通两个月后的12月8日,地铁6号线、8号线、10号线二期、亦庄轻轨、大兴线5条线路在宋家庄举行开工仪式。加上此前已开工建设的10号线一期、奥运支线、机场线、4号线和地铁9号线等5条线路,在建轨道线达到10条。

  在陈曦看来,如果说2000年至2007年是北京地铁开始加速建设时期,那么2007年之后,北京地铁则进入全面高速建设阶段,大规模建设就此开始。

  当年,《北京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7年-2015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将达19条561公里。此后,北京又对上一轮“城市快速轨道规划”进行了调整,在原规划基础上,将8号线三期、16号线、海淀山后线、燕房线及新机场线等5条原定于2020年前竣工的地铁线提前。这也是俗称的“加强版”。预计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行总里程将达666公里。

  “加强”的理由是,近几年随着北京人口规模、交通需求的迅猛发展,加上轨道交通建设周期较长,建设速度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速度。因此,新版提出“加密中心,兼顾外围”的原则,可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及既有线路客流压力。

  如今,“发展轨道交通、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共识。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曾在多个场合有过“加快轨道交通建设是缓解交通拥堵的治本之策”、“借鉴奥运经验,加快建设好轨道交通这个民心路、民生路”等表态。

  

  保安全

  地铁建设提速带来了设备系统的跨越式发展。当年5号线是否装安全门,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5号线开通当天,细心的乘客发现与此前4条线路不同,5号线站台多了一道安全门。

  “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随之也带来了设备系统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亲历者,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副总经理韩志伟还记得,当年关于是否加装安全门的一系列沟通会和争论。

  2002年设计5号线之初,轨道建设公司就提出想在站台引进安全门系统。韩志伟说,公司去上海、广州考察,发现有的地铁使用了一套全封闭屏蔽门系统,将站台和隧道区间隔离,以有效控温。

  韩志伟说,5号线想装安全门,顾名思义,主要起安全屏障作用,保障乘客安全。但公司与一些设计单位开会讨论时,遇到了一些激烈反对的意见。

  韩志伟回忆说,争论的焦点是这个系统有没有必要上。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都没有,5号线为什么要加?目的、意义何在?能起什么作用?

  “反对声主要有两个理由。”韩志伟说,有人提出安全门一定要考虑和车门的联动,车进站离站,安全门要和车门同时打开,关闭。如果安全门出现问题,会联动使列车进不了站,或出不了站,干扰运营秩序。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有声音认为地铁已经特别拥挤,再多出一个安全门,会不会卡住人?

  以韩志伟为代表的支持方观点很明确,像北京这种特大城市,地铁很拥挤,乘客被挤下站台或故意卧轨的事故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一家子坐地铁,因为有人没挤上车,跳下站台追车的情况。

  韩志伟已记不清当时开了多少次讨论会,最终经过综合分析,大家决定上安全门系统。

  “事实证明,安全门的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韩志伟说,5号线之后的线路也都装了安全门,这些线路都没再出现乘客掉下站台的事情。

  

  前途广

  2020年运营总里程达1000公里后,再加上市郊铁路,“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今年4月,两天之内,北京地铁全路网日客运量两创新高。4月27日,地铁全路网运送乘客788.91万人次。仅隔一日,这一数据飙升至839.1万人次。

  地铁公司表示,地铁网络运营特征已越发明显,地铁在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越来越突出。

  专家认为,地铁客流不断创新高与“地铁网络化逐步成型,市民出行越来越方便”有关。此外,地铁2元单一票制也让地铁“吸引力”大增。

  于是,“地铁族”发现,列车愈发拥挤了。家住通州区、在CBD上班的吴小姐说,她每天早上坐八通线进城,经常要等好几趟车才上得去。

  一份“2010年小时最大满载率”的数据显示,1号线134%、4号线122%、5号线135%、13号线122%、八通线144%。

  去年9月,八通线北苑站试点公布了早高峰列车拥挤度情况,随后在全线推广,希望引导乘客错峰出行。但吴小姐认为,公布拥挤度能起到一定提示作用,但想要引导错峰还是比较困难,因为大家上班时间相对统一,出行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

  “这说明北京现有的轨道交通总体规模仍然不足。”陈曦说。

  “中心城区线网密度不足。”陈曦举例说,国外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轨道线网密度一般在1-2公里/平方公里之间,而北京2010年中心城区范围的线网密度只有0.22公里/平方公里。即便是今年年底10号线二期等4条地铁通车后,线网密度仍存在差距。

  “372公里地铁对北京来说,远远不够。”陈曦说。

  陈曦表示,2015年地铁全长达到666公里后,北京交通会有相当改观,但还不能满足需求。到2020年运营总里程达1000公里后,若再加上市郊铁路,可以乐观预测会有根本性的改观。

  A12-13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汤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