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要看香港人最地道的渔村生活,经常会被推荐去“大澳”,称为“香港威尼斯”的大澳,有难得一见的水上棚屋,依稀勾勒前香港社会的面貌。
铁皮屋里藏“珍珠”
大澳码头附近有大片的红树林,生态美好,位于咸淡水交界位置,距离珠江很近,也吸引不少招潮蟹及弹涂鱼在附近生活。上世纪40年代战争时期,大澳成为大陆难民的首要落脚点。方阿伯就是从广东中山偷渡到大澳的,“一艘船里有十二个人,两边小腿上各绑着一把匕首。”在他看来,大澳这个香港小小的离岛因为交通不便,很长时间和香港没有陆地交通,“曾经是许多走私行动的基地,走私枪械、烟叶甚至毒品,是大澳真实的历史,你不要不相信”。
也是因为来到了大澳,才认识了一个历史名词“蜑民”,又称为艇家,是指中国广东、福建、广西等沿海港湾和内河船居居民的旧称,现在大澳人也乐意这么称呼自己。在水上居住,大澳保留了一片水上棚屋,“我们这边人说‘稻草底下有珍珠’,你不要小看这些棚屋。”方阿伯说的就是大澳岸边一排排的水上人家,大都是铁皮屋子,现在主要是吉庆街的两侧街道。
2000年的时候,一场大火摧毁了大澳沙仔面90多间棚屋,对渔区而言,是一场大灾难。但是不少人还是愿意住在水边,现在仍保留、维护了不少的棚屋。为什么选择铁皮包裹屋子,这样不是很热?当地人有自己的居住传统,铁皮屋子里面都是木头架构,这里经常被台风光顾,铁皮的外壳是为了保护内在的结构。
当地人说起2008年的台风还心有余悸。那年6月,香港天文台发出黑色暴雨警告,大澳地区灾情最为严重,陆路交通与供水和电讯系统全面中断;8月份是台风鹦鹉;9月份台风黑格比又来了,当时大澳发生一米多的风暴潮,出现严重水浸,供电再次中断。自然灾害过后,大澳又恢复了自身的平静。“留下来生活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出去闯世界了。”现在,大澳有常住居民两千人左右,“大多数人都互相认识,至少面熟”。
咸鱼、海盐和养老的牛
“你有没有觉得大澳的空气都是甜的?”方阿伯问。空气清新中有淡淡的鱼腥味,这是属于离岛的味道。这几年,香港也有一些老人选择来大澳养老。不方便的地方也有,如这里的蔬菜肉类都是依靠外面运输进来,“早上九点之后就买不到猪肉了,牛肉也没得买。”当地人很少吃牛肉,觉得牛是勤劳忠诚的家畜应该爱护,在街边上还能看到悠闲散步的牛,“那些也是养老的牛”。
大澳的咸鱼有名,吉庆街两侧的摊子上卖的多是大澳传统的咸鱼、虾膏和鱼肚,游客不少。还有被称为全香港最好吃也是唯一的炭烧鸡蛋仔,据说周末一开铺,就排成了长队,在火花四射的炭炉下,鸡蛋仔外脆内软,蛋味浓厚,还有一股焦香。另外一个特色小吃是豆腐花,大澳有清甜的山泉水,出品的山水豆腐花清甜香滑,特别有名。自从有自来水供应后,已不再使用山泉水制豆腐花了,但本地食店仍坚持以石磨磨豆浆,这样做出的豆腐花才嫩滑。
大澳本来还有一个特产是海盐,是供应内地的主要产地,战时盐尤其金贵,也是维系百姓口腹的重地。盐业和渔业的兴起,带动了咸鱼干货业,成了大澳日后一个重要的行业。但是制造海盐这个行业早就没有了,还保留了一个“盐工之家”作为留念。
大部分昔日渔村的生活样态保留在了“大澳乡事委员会历史文化室”,这里可看作是大澳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大澳往事,从制盐工序到婚丧习俗。
如果想纵览大澳的面貌,村民会驾驶小船,引领游客纵横水道,并往海中短途游览,如果幸运的话,附近的海面上偶尔可以观赏到中华白海豚。值得一提的是,船行在海面,由于邻近珠江,也许你还能搜索到大陆地区的信号呢。另外,山上还能找到香港的界石,可以算作是香港最早的地标,掩埋在山野海岸的深处。
(下转D09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