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出口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原就受困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影响1 中欧贸易坐“滑梯”
产业链似“一潭死水”;对外出口逐月回落
“今年的市场特别奇怪,像一潭死水”,从事纸浆进出口贸易近20年的史女士对记者表示。
史女士是一家欧洲外贸公司的中国办事处负责人,从奥地利、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进口纸浆,再将其卖给国内的造纸厂。这些造纸厂加工后会把成品销往全球。她介绍,今年自春节以后整个造纸产业链仿佛都“静止”了。年前每个月她都要进口5000吨-6000吨纸浆,往往供不应求,但年后每个月的进口量突然降至每月500吨不到,甚至经常处于“卖不动”的状态。
“欧债危机这么一闹,全球经济都受了影响”,她说。“欧洲经济不好,油价、运费又不停地涨,我们从欧洲购买的原材料涨价;但我们的客户——造纸厂的货因为卖不出去,更不肯再进货了。因为出口订单锐减,我们的客户甚至还让我们帮他们找客源,由于欧洲需求减少就只能往东南亚出口;而且纸制品出口没有退税,这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史女士还说,她从1994年就开始从事这一行业,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和金融海啸,现在的情况比此前任何一次危机都更加严重。
像这样深受欧债危机影响的外贸企业并不在少数。自去年8月份以来,我国对外出口就出现了增幅逐月回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表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总体趋紧,特别是欧债的问题影响了欧洲的消费,因为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1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5672.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较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增速低4.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5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较同期我国出口总体增速低近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对欧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出口额已连续4个月出现同比下降。
影响2 欧元贬值让国人“喜忧参半”
欧元为出口再“添乱”;带动赴欧旅游购物热
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后,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开始“跌跌不休”。
与此同时,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也不断挑动着外贸企业紧绷的神经。5月23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10年来首次跌破“8”的整数关口,正式进入“7时代”。
从事零部件进出口贸易的薛先生告诉记者,欧元并不是我国贸易主要结算货币,现在由于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太大,即使是欧洲客户也都用美元进行结算,因此他得以避免欧元贬值导致的损失。但他同时称,美元兑人民币目前出现双向波动,未来趋势不好判断,这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浙江菲斯特成衣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欢天对记者表示,近几年人民币升值超过40%,这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被挤压了近40%。而今年,公司产品的主要出口地意大利、西班牙的订单比往年少了一半以上,让其生存更加艰难。他只能靠不断裁员降低生产成本,“先保住一口气再说”。
不过,欧元贬值带给中国的不仅有“忧”,也有“喜”。比如,国内赴欧旅游逐渐升温。
记者从多家旅行社得知,随着旺季到来,且报价明显比往年走低,国内欧洲游逐渐火爆。一家知名旅行社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汇率走低,欧洲六国游今年的报价比往年便宜了3000元人民币左右,比往年吸引了更多的市民咨询。另有一家旅行社表示,6月底出发的赴欧旅行热门线路游客名额仅剩个位数。
正在德国柏林留学的严小姐说,由于非欧盟国家的签证能退税,来德国旅游的非欧盟地区游客特别喜欢来买奢侈品。“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游客”。她还偶尔帮亲戚朋友代购,因为同样的商品在欧洲买确实比国内更合算,而且有品质保证。以卡西欧 EX-TR150 数码相机为例,德国的价格是277欧元-299欧元(还可以退税),而在国内某网站上的报价为3800元。
欧元汇率的走低也给欧洲留学生们带来“福音”。
张小姐在欧洲留学六年,她称自己刚出国的时候,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大约在9点几左右,2008年时一度超过11,当时她常常将钱不自觉地兑换成人民币,买东西时也比较省。但随着汇率近两年走低,以及逐渐对当地生活的适应,张小姐觉得欧洲物价水平并不如之前感觉的那么高了。她说,现在自己手头的开销更宽裕,可以安排更多的旅行,感觉生活质量也比以前高了。
影响3 外商直接投资欧盟“拖后腿”
欧盟对华投资下滑最快,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入,欧盟地区对于中国的投资也大幅度下降。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欧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其在华投资项目1665个,实际使用金额52.7亿美元。
今年1-4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仅19亿美元,同比下降27.9%,与其他国家相比下降最快。受此影响,我国利用外资金额也连续六个月出现下滑。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表示,美国、欧盟鼓励产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大引资政策的优惠力度,使得我国利用外资面临激烈竞争。农业银行研究报告也认为,欧债危机已经深入影响到欧盟本土企业的经营状况,限制了欧洲相关企业对华的长期投资能力。
不过,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大卫(Davide Cucino)否认欧债危机是影响欧洲对华投资的主要因素,称中国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及监管和市场准入壁垒才是欧洲企业将投资从中国转移至其他经济体的重要原因。该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则显示,63%的受访在华欧洲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在中国追加投资,71%的企业把中国定位为他们前三个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近日撰文指出,随着全球风险偏好下降,我国可能面临资本流出加大的压力,包括流入我国经济体系的“热钱”换回外币的流出和本国居民对外币资产配置的增加。短期内大量资本流出会带来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和国内货币条件的紧缩,抬高私人部门的资金成本。此外,全球经济恶化还将打击大宗商品价格,降低上游的成本压力,增加国内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
他表示,假设希腊退出欧元区导致全球GDP增速下滑的幅度为2008-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一半,根据我国经济增长与全球经济增长的关系推算,不考虑政府的政策调整,我国2012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至6.5%左右。
但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表示,不能说GDP下行就是坏事,现在反而是个调整的机会。中国的政策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沈玮青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