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特别报道
下一篇

奥运会后 志愿精神不说再见

“后奥运”时期,志愿精神愈加普及,志愿者组织更加固化,作用归于常态

2012年06月0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6月1日,北京动物园,志愿者给孩子看鸟骨头。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北京动物园,志愿者参与六一儿童节活动。新京报记者 李飞 摄
闭幕式上,12名奥运会志愿者走上奖台,接受献花。
闭幕式结束后,志愿者在“鸟巢”合影留念。
志愿者欢呼庆祝奥运会闭幕。

  第7期

  还记得四年前的8月吗?

  还记得那些炎炎夏日里,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的微笑吗?

  北京奥运会上,不论在赛事场馆,还是在大街小巷,170万身着蓝色服装的奥运会志愿者,无私地奉献着时间、精力和爱心,志愿者的微笑,也因此成为北京最经典的城市表情。据统计,北京奥运会期间,各类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间超过2亿小时。闭幕式上,首次安排的向奥运志愿者献花致谢环节,让志愿精神广为人知。奥运会后,志愿者们虽然分散各地,但志愿者精神,如蒲公英的种子在北京生根。如今,北京率先在全国尝试志愿者实名注册,志愿者的服务也正在逐渐常态化。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北京动物园科普馆前,东城一所小学的大队辅导员陈璐颖,忙着为参加表演的同学们换衣、化妆,除了表演节目,学生们还要参与两个与动物有关的环节——学习恐龙的知识、认养长颈鹿。

  活动安排在动物园,要归于陈璐颖的另一个身份——志愿者。2005年,陈璐颖因为喜欢动物,报名成为一名在动物园服务的志愿者;2008年,她所在的动物园志愿者团队,整体加入到了奥运社会志愿者的行列。

  

  劝阻投喂留下勋章

  陈璐颖劝那名男子,野生动物不能喂食,趁对方放松警惕,一把将刀夺了过来。

  直到今天,陈璐颖的左臂上还有一处刀痕,这是做志愿者留下的“勋章”。

  奥运会前,动物园引进了熊猫、北极熊等珍稀动物。一天,她和正在熊山疏导游客,忽然听到人群中有人大声喊着,“过来,过来”。

  那是一个中年男子,陈璐颖注意到,他为了给北极熊喂火腿肠,曾被同伴劝阻过,这一次,男子从地上捡起一块巴掌大的碎砖头,准备趁志愿者不注意扔进熊山。

  “那名游客原本是想让北极熊‘动一动’,但是北极熊并不领情、静静地呆着。男子不听劝,和志愿者起了冲突,还拿出一把水果刀,想吓唬吓唬。”

  陈璐颖忘不了随后的镜头,她走过去劝那名男子,野生动物不能喂食,随后趁对方放松警惕,陈璐颖一把将他手里的刀夺了过来,胳膊上留下了这道伤痕。

  彼时,21岁的大学生王殊瑾,也是奥运志愿者中的一员。

  王殊瑾的任务是全程陪同危地马拉、委内瑞拉代表团,即使在奥运村里遇到问路这样的问题,王殊瑾也要帮助解决,代表团训练、看比赛、办理各种手续,她都要全程陪同翻译。

  也许和陈璐颖“夺刀”那一天相隔不远,一次在连续工作22个小时后,王殊瑾送危地马拉代表团副团长乘机去青岛,对方通过安检后,王殊瑾累得当场休克了。

  最初愿望服务明星

  有年轻人私下里和孙葆丽申请,到刘翔身边做志愿者,理由是可以给刘翔提包。

  “奥运会时,这样认真工作的志愿者有很多,凭一腔热情为奥运会默默奉献。”

  现任志愿北京信息平台负责人王虎,奥运会时负责招募大学生志愿者。

  时任奥组委志愿者部培训处处长的孙葆丽回忆,历届奥运会,选择志愿者多是年长的人,人们认为他们有责任感、有耐心、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经验,“北京奥运会之所以选在校大学生做赛事志愿者,是为了保证赛事服务的语言沟通”。

  2008年,中国志愿者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年轻人,对志愿者的理解也很懵懂,有年轻人私下里和孙葆丽申请,到刘翔身边做志愿者,“理由是可以给刘翔提包。”在学生们的眼里,做志愿者能近距离和明星接触,可以有一个好位置去跟偶像合影、要签名。

  真正有机会和偶像合影的志愿者有多少?

  “别说合影,95%的志愿者连看比赛的机会都没有!”

  首堂培训课上,孙葆丽就“打碎”了大多数学生们的梦想,她告诉学生们,志愿者是在奉献时间、精力,还有爱。她讲起亚特兰大奥运会时,酷暑下等待入场的观众异常烦躁,开始发牢骚,一群志愿者留着汗、面带微笑向观众送鲜花,而这些志愿者的着装,是电影《飘》女主角穿的那种裹身,异常闷热;打扮成吉祥物的志愿者,烈日下和观众合影,脱去厚重的服饰时几近晕倒。

  志愿者陈小康还记得一个小姑娘,当上志愿者时高兴得不得了,可分到的工作是清理餐厨垃圾,“她的同学告诉我,工作第一天看到垃圾桶就吐了。”但陈小康每次到场馆地下一层吃饭,总会见到那名志愿者,守在垃圾桶旁,面带微笑收盘子。

  整个奥运会,这名志愿者一直守在场馆餐厅地下一层,赛场就在她头顶。

  当热情沉淀为习惯

  陈璐颖劝自己,付出这么多却不被认可,图什么啊,别做了,可是退堂鼓打过,还是放不下。

  和清理餐厨垃圾的小姑娘一样,很多志愿者无法进入奥运场馆,甚至要在街头服务。

  已经退休的周大夫在动物园熊猫馆做志愿者,很多外国游客看到她,会笑着竖起大拇指,用汉语说“你好”、“谢谢”。“我当时纳闷,我也没给你看过病,为什么要谢谢我呢。”后来她明白了,因为游客知道自己穿着志愿者的服装,志愿者是为他们服务的,所以表示感谢。

  志愿者得到的不仅有尊重、赞美,也有奚落。

  奥运会时,陈璐颖劝阻一名游客,“你别喂了”,话音刚落,对方立刻回敬了一句,“神经病”。

  陈璐颖说,做志愿者没有工资,自己解决吃喝,所有的工作都是义务的,有人甚至会觉得志愿者是“傻帽”。为此,陈璐颖曾经劝自己,付出这么多却不被认可,图什么啊,别做了,可是退堂鼓打过,还是放不下。

  放不下的原因,是她觉得做志愿者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停不下了。

  56岁的尔桂茹也留下了奥运志愿者“后遗症”。

  等公交车时如果人多,她会主动站出来,“排好队,一路纵队,这样走得最快”脱口而出,这是她做奥运志愿者时常说的一句话。

  一次,尔桂茹和同是志愿者的女儿等公交车,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棍颤悠悠地准备上另一辆公交车,母女俩不约而同去搀扶,自己却因此误了公交车……

  做志愿者今成流行

  “今年你注册了吗?”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流行语,在这里,志愿者是时尚生活的代名词。

  王殊瑾在日记中这样总结志愿精神:兴奋剂检查服务的志愿者与赛场咫尺之隔却不能看比赛,当他们隔着门板听到国歌在赛场奏响时,泪流满面;

  有的志愿者在昌平、顺义或者机场服务,值完夜班要坐2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回校……

  付出的同时,“志愿者”不仅意味着奉献,更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

  奥运会后,志愿者的组织者们也开始考虑,如何让组织更加固化,让他们发挥的作用归于常态。

  2010年1月,全国首家专门负责志愿者工作的事业单位——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更名为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处职能。

  2010年10月9日,《北京市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提出志愿者实名注册。

  今年,北京市全面推进实名志愿者注册工作,推行志愿团体注册,实现志愿者、志愿团体和志愿服务项目的三方“供需”对接。

  平台的另一个作用,是号召更多的人自愿加入。

  “今年你注册了吗?”

  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流行语,在这里,志愿者已成为时尚生活的代名词。

  90后的季卓异是学校的大二学生,他说,5月份班里很多同学都注册了志愿者。

  志愿已是生活态度

  到5月31日,北京79所高校注册志愿者25万多人,各区县注册30多万人。

  事实上,2008年后,各高校也有自己的志愿平台。

  北京化工大学志愿者总队秘书长程旭说,化工大学的志愿平台与学校特色专业结合,有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志愿活动。此外,学校还与和平街街道一起,定期到空巢老人家打扫卫生。

  志愿服务的热情也逐渐地“自下而上”,很多学生在外面主动联系志愿服务的项目,包括到孤儿院、养老院的服务,关爱小动物、节能环保进社区、法制宣传的志愿服务。

  “今年,北京推动志愿者的实名注册,‘志愿北京’提供志愿服务供需的统一服务,我刚收到的数据是到5月31日,北京79所高校注册志愿者16万多人,各区县和社会注册40多万人。”程旭说。

  王殊瑾就是数十万注册者中的一员,她本可以继续做着舒适的办公室工作。

  去年底辞职后她到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工作。

  “我很想做志愿者,也不想把西班牙语荒废了。”她说,在机关单位工作时,自己还是习惯性地上网查哪里有孤儿院、敬老院。

  王殊瑾与奥运会时认识的志愿者朋友仍保持着联系,当她听说上海世博会时,有朋友又去做志愿者了;有一些好朋友的单位组织志愿活动了,王殊瑾心生羡慕。

  接受采访时,王殊瑾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是她的志愿者朋友梁旭,梁旭说,刚刚在地铁里看到一个人晕倒了,马上将那个人拖出了车厢,施救的方法,是在奥运会时学到的。

  A16-A1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仲玉维

  A16-A17版制图/新京报制图/林军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