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地球周刊·视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8:地球周刊·视觉

站在垃圾场上,看未来

2012年06月10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6月3日,59岁的杰拉尔多·达席尔瓦·奥利维拉和35岁的罗伯塔·阿尔维斯,在即将关闭的垃圾场内拥抱在一起。图/IC
5月3日,一名男子在垃圾场里工作。一天10个小时,不论烈日或大雨。秃鹫在他们的四周,争抢垃圾。
5月29日,拾荒者扛着战利品走出垃圾场。每天会有9000万吨的垃圾从里约市运送过来,他们每天都等着运垃圾的卡车到来。
5月29日,一名男子和妻子在垃圾场休息。许多人还没有去找工作,他们害怕被看不起。
在这个垃圾场上的拾荒者最小的16岁,年老的86岁。许多人10多岁就开始了拾荒。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里约热内卢标志性的基督山背后是瓜纳巴拉湾,海湾之畔是拉美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格拉马舒垃圾场。

  而现在曾经在这里和关注着这里的人们,都在谈论着一个问题,“未来”。

  里约市长佩斯6月3日亲自用锁链锁上了拉美最大的34岁的垃圾场的大门。这里将被建成拉美最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中心,更有官员说,这里15年之后将变成公园。

  即将迎来2014年的世界杯和2018年的奥运会,里约要树立一个美好形象,不过最重要的是,下周时隔20年重开的“地球峰会”将在里约举行,100多个国家的首脑们将在这里讨论一个问题“地球的未来”。

  像全世界的垃圾场一样,这里是让人们忌讳的垃圾聚集地,但在那些以此处为生的人眼中这里可能是天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人在这个垃圾场找到了谋求生计的方式,成为了拾荒者,他们捡塑料、废纸、木材、金属再卖给回收公司。现在靠这座垃圾场养活的就有15000人。

  现在1600名左右的拾荒者每人从政府那里拿到了7000美元的遣散费,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失去垃圾场,意味着他们没了收入来源。(景青)

  话语

  许多人离开当地的贩毒集团来这里工作,现在垃圾场关闭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又会重回贩毒集团

  ——当地社区的负责人尼尔森

  我不知道我将去哪里,垃圾场的关闭,让我感觉成了孤儿

  ——29岁的达科斯塔已在这工作18年,直到垃圾场关闭的前一天,他仍像往常一样去捡垃圾。

  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这是一项有尊严的工作,希望人们能够像基督山的雕像那样张开手臂欢迎我们。电影让拾荒者的我们找回了尊严

  ——《垃圾场》纪录片主角桑托斯;讲述格拉马舒垃圾场故事的纪录片《垃圾场》曾获得2010年奥斯卡提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