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人才周刊·家庭教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5:人才周刊·家庭教育

爸爸,别错失我的成长瞬间(2)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红黄蓝发起“爸爸和我在一起24小时”活动。
专家认为,父亲会传递给孩子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图/CFP

  (上接D04版)

  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北大公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齐大辉教授说,父亲教育的缺失,对我国性别异化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因素。

  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全美幼教协会会员王健枥也持同样观点,“0-6岁是孩子语言、动作、秩序感、社会交往、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个阶段父亲没有参与进来,会错失很多孩子宝贵的成长瞬间。”

  “我们一直提倡父亲参与进来。哪怕一周抽出一小时,对孩子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红黄蓝亲子园,王健枥曾遇到这样的案例,“有个宝宝特别调皮,总在教室里乱跑,还时常抢断老师的话,妈妈管不住。为了培养孩子的秩序感,爸爸在亲子老师的建议下,每周三孩子上课他都会请假一小时,来陪伴孩子上课,父亲的管教方式果然起了作用,孩子的控制力和秩序感都慢慢变好了。”

  王健枥说,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比较开放、外向,父亲的教育更多的是鼓励、引领,为孩子的成长留下较大的自主成长空间。遇到困难时,父亲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智慧、能力去挑战,而不指望血缘亲情的庇护,从而在意志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充分锻炼。自信、乐观、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这些积极的心理品质往往是父亲传递给孩子的。

  在《好爸爸胜过好老师》的作者东子看来,在0-6的婴幼儿时期,爸爸的角色更多是做孩子的游戏伙伴,“这不仅可以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而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从而在共同玩耍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 分析

  父亲苦恼1 不知道如何“带”小孩

  现实生活中,更多父亲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成长。“面对孩子,特别是还没上幼儿园、话都说不连贯的小不点,真不知道要和他说些什么?该和孩子做些什么?抱着亲两口,然后就不知怎么办了。”徐先生说,虽然自己内心也喜欢孩子,但真正与孩子相处时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带”小孩。

  【专家】

  爸爸提高陪伴质量

  爸爸们可以通过参加父母课堂、育儿讲座,阅读育儿书籍、母婴网站了解与孩子互动的方式,多参加社区、亲子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同时,也提醒爸爸们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如多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散步、读书、游玩等,陪伴的标准是,家长关注的点是否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在看电视,爸爸在看电脑,各看各的,即使在同一个屋里,也不是“陪伴”。陪伴的过程中要有言语、感情的交流和分享。

  (王健枥,红黄蓝教育机构副总裁、全美幼教协会会员)

  父亲苦恼2 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

  很多打拼一族的爸爸们这样吐槽:早上6点多出门孩子还没起床,晚上10点多回到家,孩子已进入梦乡,好不容易周末休息又累得不想动,听见孩子哭闹就觉得特别心烦……对于70后、80后而言,在公司属于中间力量,在家里也逐渐成为家庭支柱,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让很多父亲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支招】

  至少让孩子每天听爸爸的声音

  很多时候时间其实是可以挤出来的,关键还是家长对时间的认识问题。有些亲子交流的方式并不需要占用多少时间。如果晚上只有5-10分钟,我也会跟孩子说上几句话,孩子小的时候我会摸摸她的小脚丫、亲亲她,因为身体语言也是传递爱的好方式。

  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和女儿分隔两地,如果需要早出晚归,我会写几句话放在孩子床头;即使身在外地,我也会每天或者至少隔天让孩子听见我的声音。有些父亲不能陪伴孩子就希望通过物质弥补,但实践证明孩子的快乐并不与物质投入成正比,父亲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阅读、亲子游戏带给孩子的快乐远比玩具要多得多。

  (东子,“父亲教育”和“快乐教育”倡导者和践行者,《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等作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