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借力打力,总难到位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周财经界很热闹,诸多出人意表之事接踵而来。

  首先是央行降息,这是三年来央行首次降息,而且宣布时间全然“不走寻常路”,央行一改过去要么双休日要么节假日过后才宣布调息的作风,选择在一个工作日的下午宣布了这一重大消息。降息的初步效应也令人意外,中国股市未受到这一消息的利好影响,次日继续颓然不振,反而是欧美股市仿佛被打了强心剂,当即昂扬向上。

  其实,央行降息已是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下滑,最新的生产者价格指数为负,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5个月来新低,用电量增速低迷,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此时,积极的货币政策再次出马(今年的规划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不过,仅靠降息加强货币流动性,还是有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前真正问题在于经济结构失衡、实体经济利润微薄、以消费拉动经济发展的目标远未实现……靠降息救急固然不失为一着,但货币政策还应配合财政政策(减税让利)和收入政策(还富于民),才能真正发挥稳增长、控通胀的功效;否则可能刺激经济效果不明显,反而刺激了投机炒作和通货膨胀。

  本周另一桩罕见之事就是——油价又降了。一个月之内油价连降两次,着实稀奇。说稀奇也不稀奇,国际油价一泻千里,事实上按照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两周前就已抵达4%的调价红线,只是“22天”的时间窗口尚未开启,所以才拖至本周降价。

  降价原本对有车一族、运输行业乃至整个实体经济,都是一桩积极利好的消息,但仍有不少“较真儿”的人不满意。原因是此前多个机构根据成品油定价公式计算,本次油价降幅应在每吨600元左右(个别机构预测可降750元/吨),但最后发改委宣布的降幅却为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530元和510元,未达预期。

  对此,有专家分析是为了弥补炼油企业的亏损而控制了降幅;有关部门的解释则更加云山雾罩,称是由于挂靠油种的权重和品种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加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造成了降幅与预测不一致。

  无论哪种说法是真,都难免让人想起过去涨价的时候,有关部门的表态:“这次涨价我们并没涨到位,但每次降价都是一次到位。”这次显然没有降到位,不知此后,再调油价时该怎样表态才不尴尬?

  另一桩大事虽然尚处于商榷阶段,却因与老百姓的养老密切相关而引发了广泛关注。上周人保部正式表态,“延迟退休年龄”已是必然趋势,下半年启动相关系列政策研究工作。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对政府、企业管理层和教授、医生等而言,延迟退休或许大受欢迎,因为年龄并不影响其工作能力,多年经验反而加分;但是中国绝大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应当何去何从?年过六旬不能退休,但受体力局限又难以为继,他们相当于被剥夺了在就业与退休之间的选择。在笔者身边,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辛劳大半生,还有几年就能领取退休金安享晚年,难以想象如果一纸政策出台,通知他们要再过几年才能退休,他们会做何反应。

  □抒睿(北京 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