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歌嘹亮
弗格森指挥了两千多场比赛,他说,如今站在场边,比赛内容和场面经常有似曾相识的感觉。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调整,想想过去,总能得到一些启示。纵是老马识途,刚刚结束的赛季他还是在领先的局面下,将英超冠军让给了同城对手。
足球比赛的某些定式和不定式,至少到目前还是他无法突破的障碍。
所谓定式,欧洲杯上荷兰与丹麦的比赛算是一个例证。荷兰开场迅速确立优势,两个边路都很有活力。外围的几脚射门虽然没能命中球门,却也让球员们更加自信。丹麦则踢得小心翼翼,几乎把八成以上精力都用在防守上,他们传递的信号似乎非常明确,只要保住自家球门,就是一个可接受的结局。
骄傲的荷兰人被迷惑了,他们的后防本来就是最孱弱的一环。所以当他们拉开阵势,准备温水煮掉丹麦这只“青蛙”时,后防的疏忽让自己丢球了。之后的一切都按“定式”进行。落后者越来越急躁,踢得越来越不合理,就算机会出现,也无法把握。领先者越来越沉稳,对手每浪费掉一个机会,都让他们更自信。对这样的进程和结局,荷兰球迷不会陌生。2000年欧洲杯半决赛,他们就演绎过此“定式”。1992年欧洲杯半决赛被丹麦淘汰,也差不多如出一辙。
当然他们并非此“定式”的发明者,早在1985年5月19日,中国队就让全国球迷充分认识了它。
有“定式”就有“不定式”。
同样是B组,德国就顽强地拒绝了“定式”的束缚。葡萄牙和丹麦一样,选择了牺牲控球时间、让出自己空间的思路和德国周旋。德国名宿舒斯特尔的分析是:葡萄牙令德国无计可施,自己的心理也处于稳定状态。佩佩的射门也差一点就让葡萄牙半场领先。再引用舒斯特尔的一句话:比赛踢得紧张、凶悍,随时可能崩盘。
正是在这样一场没有主宰者的比赛中,德国把握住了一次机会。但他们赢球,靠的不仅仅是进攻。当葡萄牙在C罗和纳尼的带领下全力反击时,博阿滕、巴德斯图贝尔、胡梅尔斯、拉姆、诺伊尔还包括穆勒、赫迪拉等,每个人都成了胜利果实的捍卫者。
莱因克尔曾经说,足球就是双方22个人在场上奔跑、最终是德国人赢得比赛的一个项目。这就是他关于德国足球的“定式”。超强的神经系统,顽强的比赛作风,德国人就这样用自己的“定式”克服了比赛的“不定式”。
也许论天赋,呆板的德国人永远比不上浪漫的荷兰人。但在足球场上,呆板有可能因为对胜利的不懈追求而生动,浪漫也经常因自己的脆弱而感伤。
□央视主持人 刘建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