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特别报道

西城区委书记王宁回顾五年成绩,西城金融业资产规模已占全市60%以上

西城投500亿办221件实事

2012年06月1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北京市西城区委书记王宁

  西城区在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方面有哪些举措?金融作为西城区的主导产业和核心优势,金融街在过去5年取得了哪些成绩?有着丰厚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的西城如何实施“文化兴区”?西城区委书记王宁就过去5年来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对全区今后的发展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改善民生】

  书记区长每周都要下到社区

  新京报:在改善民生方面,西城区在过去5年做了哪些工作?

  王宁:过去五年中,西城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来,西城区政府累计投入500多亿元,实施办实事项目221件。这些钱都投给居住环境、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方面。

  现在每周,区委书记、区长都要带着部分委办局的“一把手”到社区与居民见面,访民情、听民意、解民难。

  新京报:作为中心城区,西城在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打通微循环道路方面有哪些成绩?

  王宁:这几年在改善交通方面所作的工作包括道路微循环改造、改扩建停车场等。2011年初,西城率先打通东校场口南口疏堵工程,同时,使东教场胡同、赵登禹路和太平桥、闹市口、长椿街、牛街、右安门内大街连成一气,形成贯通南北二环、长安街等数条城市主干路的连接线。

  新京报:在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上,有哪些新的举措?

  王宁:现在德胜街道推行了“3+6+N”全响应创新工作模式,楼门院长拿着类似手机的PAD把居民反映的问题反馈到了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枢,问题集中解决,像银行缴纳各种费用,点触摸屏,不到5分钟就可以交完水、电、燃气费。

  另外,西城区还拥有全国首家“第三代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涉及行政审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办理事项300余项,并设有全国唯一的24小时自助行政服务区。

  【关键词:金融发展】

  营造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环境

  新京报:今年是金融街建成20周年,在过去多年金融街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宁:经过20年建设,金融街已成为聚集国家级金融机构总部金融中心区。2011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近50%。金融业实现三级税收1784.3亿元,占全市三级税收的近30%。金融业资产规模达到56.4万亿元,占全市金融业总资产的60%以上,金融业的龙头作用日益突出。

  新京报:金融街已建成多年,在其发展空间上今后有何规划?

  王宁:今年2月,西城区与几家驻区大企业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达成了关于办公楼宇置换、土地资源开发等多项共识。

  目前,金融街建设是在一个已建成区进行“见缝插针”式的建设,为加快扩大金融街发展空间,我们提出了“拓展建设和资源置换并重”,把资源置换作为实现金融街建设发展和产业规划定位的重要途径,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办法,研究出台资源置换支持政策。

  近年来,金融街通过增量资源拓展和存量资源置换,新建了一批写字楼项目,置换了一批高端商务楼宇,实现了近百万平方米的空间拓展。未来几年,西城区还将盘活存量,推动增量拓展,为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聚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将争取国家和北京市的支持,将金融街发展纳入国家金融产业发展战略,营造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政策环境;计划进一步扩充金融街的面积,以容纳更多优质的金融资源。

  【关键词:文化兴区】

  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全市一半

  新京报:西城如何利用丰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王宁:西城在“文化兴区”战略的实施中,主打群众品牌活动,像“北京厂甸春节庙会”、“大观园红楼庙会”、“什刹海文化旅游节”、“大栅栏老字号旅游购物节”等传统和新兴的文化品牌。

  未来,随着天桥演艺园区的破土开建,今年西城区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将超过10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将享受到文化的润泽。

  新京报:西城如何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旧城保护关系?

  王宁:西城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为符合条件的外迁居民提供住房保障,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旧城保护和名人故居、胡同、会馆等修缮保护与合理利用……正是遵循着这些科学的发展理念,西城区努力化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固有“矛盾”,历史文化街区、各类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眼前的一组数字颇能说明问题:西城现存历史文化保护区18片,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0%;文物保护单位179处,其中国家级32处、市级65处;另有文物普查登记单位177个、挂牌院落245个;拥有194个三级“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28项,市级“非遗”56项。新京报记者 汤旸

  百姓说

  5年前,荣丰小区附近还很荒凉,现在新修了路,超市、银行等配套也都齐全了。

  ——刘怡兵,广外荣丰小区居民

  家门口断头路打通了,堵车缓解了很多,我们开车上二环路也不用再绕远了。

  ——李洪,新街口街道居民

  小区有了“便民流动菜车”,菜价比超市的可便宜多了,实在是很方便。

  ——王大妈,德胜街道新海苑小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