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北京人艺60周年·台前幕后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8:北京人艺60周年·台前幕后

一座如此熟悉的剧场,几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收发室】
收发室位于剧场北侧,窗户常年挂着一块牛气哄哄小黑板儿,写着人名,濮存昕、宋丹丹……甭管腕儿多大,有信都得自己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收发室有个“左大爷”——左开泰。因为崇拜焦菊隐,想有点焦先生的痕迹,他给自己改了个艺名“左菊痕”。左大爷年轻时搞过剧社,后来为了看戏方便主动要求调来人艺看大门,他这期间也上过台演过戏。过去,人艺有个神奇之处就是“人人都会演戏,人人都能上台”。无论是舞美、行政,哪怕是清洁工,只要进了人艺这大门,各个都像搞艺术的。
【剧场】
始建于1954年的首都剧场,坐落在王府井大街22号,它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属剧场,也是新中国第一座话剧专业剧场。它占地0.75公顷,建筑面积15000平米,上下两层可容纳观众1200人。
剧场是“现场直播”的地方,去年底《龙须沟》演出当中,转台突然不灵了,所有人都下去推转台,保安、院长、工作人员全下去推,跟推磨似的。在紧要关头,人艺精神永远是戏比天大,人艺人就认这个理儿。
【售票处】
售票处位于首都剧场南侧。近日《茶馆》热演,一个下午每分钟都有观众进来询问是否有票。据售票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的戏会提前两到三周开票,除了学生票以外,四环内都免费送票。如果演出在一周内开始,只要电话预订,看戏前来取票即可,十分方便。不过,像《茶馆》这样的热门老戏,不至少提前一周,根本买不着票。
“文革”后的1978年,北京人艺开始恢复保留剧目的演出,复排的第一出戏是《蔡文姬》。消息一出,热情的观众蜂拥而至,剧院不得不下达“限购令”——一人最多只能买两张。每天晚上,售票处就开始排起购票的长龙,那阵势跟今天买火车票有得一拼。最后,观众把首都剧场的南墙都挤倒了。
【化妆间】
人艺的化妆间共八间,三间大的,五间小的,其中1号化妆间离上场口最近,通常也是一出戏中主角所用的化妆间。以最近正在上演的《茶馆》为例,饰演王利发的梁冠华使用1号化妆间,濮存昕和杨立新则使用2号化妆间。
【排练场】
北京人艺的排练场有一楼和三楼两个,每一出走上舞台的戏都从这里诞生。排练场里最醒目的应该就是墙上的“戏比天大”四个大字了。无论多么大的腕儿来到这排练场上,都定是素面朝天,和普通人没两样。
【戏剧博物馆】
位于首都剧场四楼的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展示话剧艺术的专业博物馆,展区面积1300平米,包括历史厅、人物厅、剧目厅等等。博物馆可算是人艺的“藏宝库”,资料特齐全,排练记录、创作感悟、戏服、节目单儿……应有尽有。四层楼以前是人艺的老宿舍,从于是之、林连昆这些老艺术家,到杨立新、徐帆这些剧院的中坚力量,几乎都在那儿住过。

  在北京人艺这个小院儿里,好听的故事并不只在舞台上演。

  这一方不大的天地,化妆间、排练场、后台、收发室、售票处……每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角落,都有着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它们在时间里自在地穿梭。

  大舞台背后的那些事,需要被记忆。

  【人艺石碑】

  到首都剧场一定都会先注意到人艺大院儿门口的花坛和石碑。

  1994年,这块地方还是人艺的剧照橱窗。当时,刘锦云副院长觉得这一排橱窗显得过于封闭,露不出首都剧场的门脸儿,于是责成办公室副主任傅维伯想法子重新设计。傅维伯从昌平的石厂找来块15吨重的大石头,租了50吨的大板车和大吊车才把石头拉回剧院,前后花了两三个月时间刻铸、打磨才完工。橱窗换上花坛和石碑以后,首都剧场果然一下子亮堂了不少,走过路过再也不会错过了。

  【食堂】

  食堂位于剧场的北边过道,在戏剧书店的对过儿。每到中午12点,就会看到人艺楼里的人们拿着饭盒前往食堂。人艺这食堂的饭菜味道不错,量足而且不贵,像酱烧茄子、土豆丝这样的家常素菜也就3块钱左右,荤菜略贵,鸡腿、大排等在10块钱上下。比较二环内地界儿的餐馆,堪称超值。

  于是之有云:“北京人艺的食堂是天底下第一大美味”。当年他住在首都剧场四楼宿舍时,最迷恋食堂赵国安师傅的手艺,羊肚汤、烧带鱼、红烧肉都是赵师傅的拿手好菜。别看于是之演戏厉害,但在生活方面,尤其是在提到做饭,那是相当不厉害。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1985年,于是之都一直住宿舍,剧院三番五次要给他调房他不走,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会做饭,他舍不得人艺这食堂。

  【人艺实验剧场】

  人艺实验剧场位于首都剧场四楼,毗邻戏剧博物馆。实验剧场面积达400多平米,可容纳200-250名观众。这个剧场2003年3月落成启用,实验剧场和小剧场一度成为京城最热门的小剧场话剧根据地。后来,人艺小剧场因消防原因被关闭,实验剧场将人艺小剧场话剧的“星星之火”传承了下来。

  现在的人艺实验剧场在八十年代是人艺的宴会厅,实验剧场还是宴会厅的时候就演过两部戏——《绝对信号》和《洋麻将》。周恩来总理在世时,几乎每年大年三十儿都来人艺宴会厅过大年。

  受访者:

  李春立(北京人艺影视中心主任)

  黄树栋(北京人艺舞台监督)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