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曾热衷发展水产、水果和畜牧业,重提“工业立市”押宝钢铁引环保争议
|
5月24日,随着广东湛江市长亲吻批复文件,湛江钢铁项目“一吻成名”。
1984年,湛江成为中国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风光一阵后,湛江日益沉寂。近年互联网上,湛江被一些网民列入“中国十大失落城市”。
号称追梦钢铁34年的湛江,鲜为人知的是,其在沿海经济开放的黄金十年曾选择以农业立市。
一度在偏离、徘徊、摇摆中沉寂的这座城市,此次借力广东“腾笼换鸟”产业转移,重新要以工业立市。
新京报记者调查显示,化工、浆纸两大产业带给这座城市的环保压力已经显现。
因为落后得以保全环境的湛江,能否“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这不仅是湛江面临的考验,更是中国产业转型大背景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钢铁梦始于34年前
1978年,冶金部在广东布点规划时,曾把湛江作为钢铁厂选址的主要对象。
“太不容易了。从此,湛江将踏上快车道”,5月31日,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张玉梅说。
这天下午,湛江东海岛上,锣鼓喧天。一场简短的开工仪式在岛上举行。
桩机轰鸣着砸向滩涂,规划34年的东海岛钢铁基地正式破土动工。
湛江某出租车公司的姐陈女士在前一天被经理召集开会,“湛江钢铁基地正式开始建设,外来客人多了,对顾客服务态度要好,去东海岛要主动打票,不能乱要钱”,经理强调。
“钢铁助湛江腾飞”,海边的许多楼盘上,开发商挂出巨幅庆贺横幅。
去东海岛的数十公里路上,一些坑洼的地面刚被沥青仔细修补。沿途彩旗招展,电线杆上“打造钢铁精品基地,推动湛江跨越发展”的标语绵延数公里。
5月24日,湛江市长王中丙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批复文件引发关注。此后,湛江对钢铁项目刻意保持低调,开工仪式现场加强戒备,拒绝陌生人入内。
“我很激动”,地处湛江的广东海洋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宁凌说。
宁凌说,1992年,他在武汉研究生毕业,广东海洋大学领导去武汉招揽人才,向研究生们鼓吹,“湛江马上就要建千万吨钢铁基地,来湛江大有可为”。
宁凌说,他就是冲这点到了这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宁凌介绍,湛江有很好的深水良港条件。1956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湛江港竣工。
因其区位条件,1978年,冶金部在广东布点规划时,就把湛江作为钢铁厂选址的主要对象。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省计委做了东海岛钢铁厂预可行性研究报告。1989年,广东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呈报了建设湛江钢铁基地项目的建议书。1992年,广东省政府还专门批准设立了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支持湛江钢铁项目在东海岛落户。
这一年7月,到湛江第一天,宁凌就被学校车辆拉到东海岛参观。岛上的第一条水泥马路也在当年修起。不久,国家领导人踏上东海岛视察。“那时似乎钢铁基地唾手可得”,宁凌说。
但1993年之后,钢铁基地的消息就没影了。公开说法是,东海岛缺水。宁凌分析认为是由于国家产业布局的调整。
“5年崛起”押宝钢铁
为钢铁项目,湛江前期投入已达100多亿元,新领导班子定出“5年崛起,GDP翻番”的目标。
直到2003年,湛江钢铁梦再次被拾起。这一年,湛江市领导主动与韶关钢铁公司洽商,双方签订初步合作框架协议书,韶钢在沿海地区扩建钢厂拟选湛江。
2004年,国内再次遭遇钢铁产能过剩。广东引入宝钢,希望增加湛江钢铁基地获批筹码。
2006年,广东以淘汰省内1000万吨“小钢铁”产能、实施广钢环保搬迁为条件,再次上报国家发改委。
2008年,国家发改委给湛江钢铁项目开出“路条”,批准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此后,因全球金融危机,湛江钢铁项目再次沉寂。
“湛江没有放弃”,宁凌说,湛江市从2008年开始在东海岛征地,挖掘海底隧道引水,并修通了跨海大桥。前后花掉100多亿元。
去年,浸淫钢铁行业30年的王中丙成为湛江市代市长。湛江新领导班子定出“5年崛起,GDP翻番”的目标,即2016年全市GDP达到4000亿元,在全省排位“坐六争五”。此前,湛江GDP在全省常年排名第九。
宁凌认为,如果这次不批,当地政府或将入不敷出。湛江2011年一般财政收入80亿元。
宁凌作为湛江市政府支持专家,多次到北京跑项目。他说,2011年是整个湛江政府士气最高的一年,“市政府领导经常跑北京”。
到今年4月,项目获批还没有动静。宁凌说,一位部委官员告诉他们,“有些重大项目,一个地方领导跑一辈子也跑不下来”。
宁凌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疲软,让湛江钢铁项目“意外”获批。
“这是34年的期待,市长的举动可以理解”,宁凌说,他和王中丙私交甚好,市长的举动是“历尽艰辛,情感所致”。
“两水一牧”耽误黄金期
1984年,湛江被列入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湛江的“两水一牧”发展战略致使经济迅速滑落。
“湛江过去很多年被人为晃悠了,很惭愧”,宁凌说。
在宁凌看来,“一个地方的发展,怎么发展,地方主要领导起决定作用”。
在这位湛江重要的经济智囊眼里,伴随着34年钢铁梦的断续起伏,其背后是湛江这座海滨城市随着她的主政者辗转。
不仅是宁凌,在湛江,出租车司机、街边吸竹筒水烟的老人都可以回答,“湛江为什么落后”的疑问。
“‘两水一牧’耽误了发展时机”,记者随机采访数位湛江人,他们均熟悉这个当年的发展口号。
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张玉梅介绍,湛江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一直是广东第二大城市。1984年,湛江被列入第一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张玉梅说,当年“沿海开放城市”这一“创议”意在扩大开放,列入的城市政府权限扩大,前来投资的外商可以享受诸多优惠。在关税、进口工商统一税、企业所得税、上缴利润等方面均有扶植政策。
“这是一个国家鼓励经济开放,发展工业的政策。但是湛江却在次年提出‘两水一牧’”。张玉梅说。
“两水一牧”即“水产、水果和畜牧业”。
湛江当地的老人记得,提出这一农业战略的是当时的湛江市委书记王冶。王冶是解放后东北“南下干部”。
一位退休的湛江干部记得,当时为了贯彻这个战略,各级政府都成立了‘两水一牧’协调办公室,出现了全市动员养虾的局面。许多单位为了完成任务,贷款养虾,致使湛江后来背上60亿的财政包袱。
张玉梅说,当时珠三角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全力发展工业。湛江却在养虾养猪种水稻。
在张玉梅看来,“两水一牧”让湛江错过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湛江经济迅速滑落。对外贸易全省倒数,工业产值跌到广东第九位。
“走私者的天堂”
1992年陈同庆接任书记,“两水一牧”终结。陈将“大发展”战略演变成“大走私”。
1992年,王冶卸任。
“陈同庆”,许多湛江人现在还脱口而出的名字,接任书记,“两水一牧”终结。
这年来到湛江的宁凌记得,陈同庆上任之初就提出了“依托大港口、发展大工业、促进大流通,形成大发展”的“四大”方针。
“他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时机不对”,宁凌说,当时国家战略转移,银根收紧。钢铁项目无疾而终。
陈同庆,被评价为好酒贪杯,人称“蓝带”书记。上项目搞政绩无望的他,在徘徊摇摆中蜕化成走私分子的保护伞。
官方资料称,从1994年开始,陈不求进取,逐渐蜕化变质。卖官鬻爵,大搞权钱交易。
陈的“大发展”战略演变成“大走私”。
□新京报首席记者 杨万国 广东湛江报道
(下转B05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