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财经观察·纵深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财经观察·纵深

湛江“钢铁梦”背后的34年轮回(2)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曾热衷发展水产、水果和畜牧业,重提“工业立市”押宝钢铁引环保争议

2012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5月31日,湛江市区一家楼盘挂上“钢铁助湛江腾飞”的条幅。新京报首席记者 杨万国 摄
5月24日,湛江市长在国家发改委门前亲吻批复文件。据湛江新闻网

  (上接B04版)

  “那时一罐液化气只要十几块钱,特别便宜”,宁凌记得。

  湛江其时被称为“走私者的天堂”。一船一船的走私货物,公开从码头拉走。

  陈同庆之子陈励生即是湛江众人皆知的“走私大王”。

  疯狂的走私持续到1998年,终于招来了国家层面的打击。陈同庆被判死缓。6名走私骨干死刑。案件涉及的公职人员超过200人,其中厅局级干部12人,处级干部45人。

  走私严重冲击了湛江的经济基础。以该市支柱产业制糖业为例,1994到1995年全市赢利1.5亿元。一年后,在走私糖的冲击下,全市亏损了4个亿。

  张玉梅说,这期间湛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也滞后,有名的半球电饭煲等国企和集体企业因为体制缺陷而衰落下去。当地风光一时的国企,广东三星集团和走私集团勾结,利用走私的汽车零配件组装整车,在当地极为畅销。随着走私大案收官,这家企业也破产倒闭。

  再提“工业立市”

  走私案打击之下,湛江发展方向“一直在晃悠”,直到2003年,湛江再次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

  “猖獗的走私,将湛江的经济至少拖后了10年”。张玉梅认为。而走私导致经济发展环境恶化。

  随之而来的是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为了发工资,各政府部门的乱收费、乱罚款不断增多,整个湛江市的投资环境开始恶化,大量私营企业、资金和人才外流。恶性循环由此形成。

  宁凌说,走私案打击之下,整个湛江从1998年到2003年经济萎靡,发展方向也“一直在晃悠”。

  直到2003年,湛江在徘徊5年后再次提出,“工业立市,以港兴市”。

  也是这一年,被遗忘10年的湛江钢铁基地再次提出。

  “城市怎么发展,我们老百姓说不上话。只希望上面能派来一个好领导。城市才不会误入歧途”,光大证券湛江公司一位高管对记者说。

  在宁凌眼中,市长王中丙既是钢铁专家,又勤勉踏实。“这届领导班子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湛江5年崛起还是有希望的”。

  环保风险的担忧

  “钢铁,石化,造纸是三大污染最严重的工业项目。现在都挤在东海岛上。这将是湛江将来的环保噩梦”。

  在东海岛钢铁基地入口附近,巨大的“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宣传板矗立着。

  宣传牌背后,中科炼化一体项目正在围海造陆,与之相距500米,就是湛江钢铁基地。

  2009年,张玉梅接到市委书记的课题任务,研究湛江承接专业转移的优势和面临问题。

  这一年11月,原定广州南沙的中科炼化项目在广东省政府协调下,落户东海岛。

  该项目总投资590亿元,是中国政府与科威特政府在油气领域合作建设的重大项目。设计炼油加工能力1500万吨/年。

  张玉梅说,湛江市把石化和钢铁两大重工业项目规划在一起,可以实现循环经济模式,最大程度减少排污,保护生态,将使湛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样板。

  按照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对外宣称的循环产业架构模式,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将与一墙之隔的中科炼化一体化进行项目合作,通过产业链设计、公用工程、物料传输、环境保护四个“一体化”,建立钢铁、石化基地共享的配套产业和循环经济园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湛江事业单位的干部对此表示疑虑,“钢铁,石化,造纸是三大污染最严重的工业项目。现在都挤在东海岛上。这将是湛江将来的环保噩梦”。

  宁凌说,此次钢铁项目落地,湛江确实有争议。

  “消极保守者主要在民间。认为要蓝天碧水。不要污染项目。”宁凌说,政府机关内也有一些干部在私下场合表达顾虑。

  宁凌说,钢铁、石化、造纸都是传统意义上污染性比较大的工业。扎根湛江的他也关注污染问题。

  他介绍,2008年他跟随湛江市政府去宝钢,沙钢等地调研。“结果是,大型工业项目,技术,硬件条件能够保证,污染是可以控制的。”

  在宁凌看来,湛江钢铁基地最大的环保风险是,其上下游都将有大量的配套项目,这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往往压缩环保设施,或者建起来也不用。

  他认为,能否完善环保机制,严格执法,是湛江市面临的考验。

  不能避开重工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理论上可以,但速度慢,GDP等不及,领导也等不及”。当地村民担心失去游客。

  “人家搞工业的时候,我们养虾养猪;现在人家都开始搞休闲旅游了,我们又去搞工业”,6月3日晚,前述光大证券湛江分公司的高管说起来,带点苦笑。“只要环境好,我们宁愿发展慢一点”,她说,这是她身边许多湛江人的想法。

  “湛江能不能避开重工业,发展环境优势,通过滨海旅游度假等第三产业发展起来?”

  “理论上可以,但是这个速度慢,GDP等不及,领导也等不及”,宁凌说。

  与钢铁基地相去不远的奔腾村边,就是拥有“中国第一长滩”的东海岛龙海天度假区。

  6月2日,记者在这里看到,游客寥寥。远处可见正在开建钢铁基地办公楼和配套项目。奔腾村老村长叶开杰担心,这里不久将烟囱林立,或许将失去游客。

  湛江,以“湛蓝之滨”得名,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湛江在环保部测评的629个城市中,空气质量全国第二。

  对于钢铁项目会不会带来环保压力,记者就此联系采访湛江市政府,但该市相关部门回避了采访要求。

  6月2日,记者进入钢铁基地内看到,两个大型的雨水收集池已建成,基地内还有大型的封闭性原料堆场等前期配套设施也已完工。

  “海岛上风大,特地投资几千万元建造装有大棚的原料堆场,为的就是防止粉尘……”宝钢湛江公司工程师此前曾对媒体表示。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此前对媒体介绍,作为节能环保的保证,宝钢在湛江钢铁项目中投入80亿元资金和116项先进成熟技术,该项目在节能减排的指标设计上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项目实现吨钢综合能耗575千克标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特写

  给钢铁“让路”的渔民

  5月31日,朱广福坐在他残破的小渔船上,用一只小桶把船舱内的雨水舀出。

  因为出海路被截,渔船搁浅在东海岛东简镇青蓝村的滩涂上已经半年。远处,高大的驳船上挖掘机把海砂掘出,已把这片海域围拢。这里将被填海造陆,修建钢铁和石化基地。

  朱广福36岁那年就听说,家乡的海岛上要建设一座钢铁厂。

  此后,这种传说每隔几个年头就要传来。朱广福不知道这钢铁厂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他日复一日的出海打鱼,一晃70岁了。

  当钢铁厂终于来临时,朱广福发现,他将被迫离开故土。

  青蓝村人都姓朱,村口已经被拆成荒地的土地上,一座百余年的朱氏祠堂斗拱飞檐,静默屹立。

  老村长朱安全说,青蓝村已有500年历史。村民世代以打渔和种田为生。

  “国家看中我们这块地方,我们支持国家建设,但是国家得保证我们能生存下去”,朱安全说。

  东海岛401平方公里,居住10多万人。湛江从2008年开始拆迁,已拆8个村庄,1万多人。目前,拆迁范围还在扩大。朱安全说,当地政府给予村民的土地补偿均价3万每亩。房屋征收价格300-850元每平方米。因为地少人多,村民人均分得的补偿费只有33200元。

  朱安全说,村民基本是一半种田,一半利用村口滩涂养殖海螺,收入可观,丰衣足食。但目前十多平方公里海滩全被开发区无偿征用,进行填海。

  东简镇政府一位官员对记者称,这些村民是非法养殖,所以不予补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