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6: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6: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一碗米饭的情感重量(1)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哈尼梯田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试点”。图/CFP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文版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红婴称,在世界遗产旅游中学习世界遗产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的大主题下,需保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环境、文化尊重的社会环境,在我们距离土地越来越远的时候,显得特别珍贵。

  除了“农家乐”还有民俗文化

  为了养鱼,龙现村里的水稻田几乎不施农药,化肥也是能少用就少用。每到周末,总有城里人来这里吃真正的绿色食品。在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后,游客更是络绎不绝。闵庆文说:“有的渔家乐靠开鱼馆、卖鱼干年收入就不错的。”

  稻田养鱼系统农业遗产地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闭塞的交通条件,而这恰恰给游客提供了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从地理层次上分,闵庆文说,我国的稻田养鱼,一般肯定是依水而居,而且乡村的聚落相对集中,或者采取的是“森林-村寨-梯田”垂直空间分布模式,或者采取的是村寨-稻田-湿地(水域)的水平环状空间分布模式。这就会形成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产品中的亮点和看点。

  过年时,龙现村里人会舞上一曲鱼灯舞。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文版专家委员会委员刘红婴介绍,农业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就是民俗部分,例如青田灯,就是当地最有特色的民间舞蹈,高度集中了民间舞蹈艺术、民间音乐艺术和民间手工制作技艺等,已经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如果从世界遗产旅游的角度而言,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有丰富多样的当地生活,例如乡村戏台,逢年过节时候的迎神赛会,这些社交活动是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中最有活力的元素。

  只有从多角度去理解农业文化遗产,才是农业文化遗产中蕴含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独一无二的传统价值,也是agricultural中暗含的“文化”。

  哈尼梯田不是“欧洲小镇”

  云南哀牢山的哈尼梯田还在申报世界遗产。在很多专家看来,哈尼梯田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相处所能达到的最和谐度:哈尼人利用红河江坝的水升空为云雾阴雨降落高山森林,从而形成“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一自然特征,创造了高山之上庞大的水利渠网,构筑了无数条干渠水沟;再在大沟之下开垦数百级乃至上千级梯田。大沟截留的山水不断,哈尼族的梯田终年饱水,经由层层叠叠的梯田慢慢下注,最后又归于江河水流,演变成良性循环天人合一的农业生态系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认为它应当被列为中国七大田制之一。由于哈尼梯田兼有哈尼族文化内涵和哀牢山的自然景观,所以申报的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刘红婴觉得,“今年

  (下接D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