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一碗米饭的情感重量(2)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田鱼加工的青田鱼是青田著名的土特产。
农业文化遗产中很重要的就是民俗部分,过年时龙现村里人会舞上一曲鱼灯舞。

  (上接D06版)

  云南大旱,不知道能不能申报成功。”

  刘红婴前几年去哈尼梯田考察,看到景区门口两边种上黄花,“这种植物是外来品种,风一吹到了梯田里,到处长。”哈尼梯田里也加装了一些灯光,看起来有点欧洲小镇的风情,“但是这里不是欧洲小镇啊”。

  保护农民赖以生存的耕种方式

  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护遗产的原真性。“和其他遗产相比,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保护的是一种农民仍在使用并且赖以生存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农民就是以‘村民’的身份展现给游客,而不是变成景区内的‘演员’。”另外,闵庆文强调,现在农村污染很严重,严格控制污水垃圾的排放,消毒和降解废弃物和污染物,控制游客数量,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监督机制都是遗产地在旅游开发中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农事活动是一种比较松散悠闲的自然型生产活动,很适合都市人的放松需求。但是农业游需要提高层次,闵庆文觉得可以这么解释一种和谐的生态关系:“对于一个都市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他在学习农事过程中亲近了土地,认识了自我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带有情感性的体验,闵庆文想起自己在台湾地区考察的时候,一个类似休闲农业游的活动,当地村民告诉他很多村庄里发生的故事,“你能体会到捧着那一碗米饭情感的重量”。

  ■ 专家声音

  旅游业只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附属功能

  ●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

  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珍稀性和脆弱易损性的不可再生资源,任何不适当的开发都极易造成资源破坏,生态系统退化,甚至会造成无法恢复的生态灾难,从而影响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一般都位于偏远地区,旅游开发很难取得短期效应。因此,规范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促进遗产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遗产地旅游开发利用中的关键问题。

  农业遗产地除了是一个旅游区,更重要的还是一个生产场所,包括遗产地周边的建筑、甚至包括区内居民的生活风貌都应该涵盖在整个农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的范围内。对整个区域进行有效保护,把遗产融入周边环境,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这必须处理好遗产地与周边地区以及区内居民的关系。首要目的是保护一种农业系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展旅游业只是其附属功能,是一个高端旅游。

  ■ 其他推荐

  鼓励农民从事“稻作文化”系统

  ●占子勇 江西省万年县农技办公室

  万年的“稻作文化”系统也被列入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主要指的是裴梅镇荷桥村的300亩稻田,品种很古老,产量不高,亩产400斤左右,自古就是贡米。

  我们按照300元一百斤收购,鼓励当地农民从事农业生产,不然这个品种会失传。还建设了一个小型稻作文化博物馆,现在还没有什么人来,配套基础设施和周边的景点都跟不上。我们也去别的地方考察过,目前这几个试点地区发展旅游都比较有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