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公共自行车就当突出公益性

2012年06月16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相较于其他交通疏堵投入(如造桥修路),公共自行车所需花的钱微不足道,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实难估量。

  本月内,北京东城区围绕地铁五号线的33个站点,将先期投放1000辆公共自行车,向实名市政公交卡户提供1小时内免费的租用和通存通取服务。朝阳区也将同期开展自行车租赁服务,很快上述两区的自行车租赁网点有望通联。

  公共自行车帮助民众打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其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在北京,虽然公共自行车早在2005年就已出现,但之后几家自行车租赁服务公司惨淡经营,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一直难以长大。

  公共自行车之所以没能推行开,原因在于这个项目一开始就被市场化,几家自行车租赁均以盈利为目标,收费不菲,可这一模式并不为民众所接受,加之企业之间“各自为战”,车辆不能通存通取,所以许多人都感觉到租车很麻烦。而对于租赁企业而言,即便是不菲的收费,也供不起养人、养车的成本。最终,大量公共自行车退出市场也就不让人意外。

  而今,政府部门致力于解决盈利性公共自行车的弊端,转而尝试由政府出资并主导,以建立统一的、公益性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为目标,这无疑走对了方向。

  只有公益性,公共自行车才有普及的可能,这是国外许多城市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共同经验。例如法国巴黎规定,公共自行车半小时内使用免费;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的公共自行车包月卡只需不到20元人民币;在丹麦哥本哈根,只需投币20克朗就可免费使用公共自行车,退车时可取回投币。

  此次,北京新推出公共自行车,同样突出了低收费、低门槛的公益性,以前自行车企业的收费标准高到一小时5元,如今1小时内则免费,一天封顶不过10元。显然,1小时内免费的政策,鼓励民众快借快还,这有利于提高公共自行车的利用率。

  公益性的公共自行车,政府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不过,相较于其他交通疏堵投入(如造桥修路),这笔钱微不足道,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实难估量。法国里昂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后曾算过一笔账,3年不到,里昂市3000辆公共自行车已行驶了1609万公里,减少了30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里昂市的机动车流量因此下降了4%。

  需要注意的,政府对于公共自行车的投入,必须持续不间断,直至打造成一个租还车方便,网点密集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如果财政投入后劲不足,发育不良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将难以培养起吸引力,导致民众的弃用,这将使得政府此前的投资打水漂。

  为减少政府财政负担公共自行车的压力,也不妨考虑开拓车辆来源。北京目前的自行车数量超过1300万辆,大量自行车处于闲置状态,对于这些闲置车,可否通过民众自愿捐献等方式,由政府收购,通过分类和简单改装,涂上统一标志,纳入到公共自行车系统。或者也可以像海淀二里庄社区那样,将旧车修理翻新,在城市社区中广泛建立自行车免费租赁点,如此,既激活了闲置资源,也减少了政府投入,同时也给民众参与公益一个渠道,真是一举多得。

  相关报道见昨日本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