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现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4:现场

老楼穿“新衣”

2012年06月17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6月14日,农光里社区17号楼改造现场,起重机吊起外墙加固预制板。农光里17号楼于本周开始安装楼体外层加固预制板,目前外观上已有变化。
14日,改造现场的工人们正在固定预制板。
预制板统一制作,每一块都有固定位置。
14日,17号楼改造现场,工人们正在拧紧预制板之间的螺丝。
14日,17号楼改造现场,过路人正在观看老旧小区改造后的效果。

  时间:6月14日

  地点:农光里社区17号楼

  场景:工人们对17号楼进行抗震加固改造。

  

  在东南三环劲松桥附近的农光里社区,有几十栋红色小楼,这里大多数是北京市内燃机总厂宿舍,街坊四邻都是工友。小区中,建于1975年的17号楼,是最近一批北京市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之一。

  6月14日,17号楼开始被“加套”,这是抗震加固改造的重要步骤。只见成品预制板一块块地被安装上老楼外表,拧紧螺丝,焊好焊点,好似“搭积木”一般。在这之前,17号楼的前后都打了9米多深的钢筋桩子、浇筑了混凝土,作为安装预制板的基础。“这就相当于把这栋楼用材料锔了,固定住了。地震来了就不怕了,抗八级地震没有问题。”北京市内燃机厂老职工周宝林说。

  周宝林曾是厂里的建筑工人,上世纪70年代,参与过农光里17号楼的建设。如今,他每天路过改造工地都会停下来,隔着围栏的空隙观察施工进展,或者和工人们聊聊如何改造。

  事实上,很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人师傅,也是头一次干改造的活。工地上的田师傅介绍说:“所有的脚手架都是人力一点点搭起来的,拆完老建筑的阳台、窗户后,脚手架也要拆除,以便安装外墙预制板。安装预制板时,因为楼体要外扩一圈,又要重新搭脚手架。改造时还要注意不要破坏既有管线和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比盖新房复杂多了。”

  因为不愿意离得远,大多数17号楼居民都住在附近的临时安置房里。“心里老惦记着”的居民何阿姨,有空就会往17号楼跑。有时候在工地附近,她还会碰上其他老旧小区的居民来参观,“有西城来的,有丰台来的,来看看我们怎么改造。”何阿姨说,大家都盼着自家的老楼早点被改造完。

  预计到7月底,农光里17号楼的改造工程就会完工。到时候,何阿姨和邻居们将入住焕然一新的“老楼”。

  新京报记者 书红 李飞 摄影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