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上一篇

面对碳税争议,仅说“No”还不够

2012年06月18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一家之言

  中国在碳税问题上,除了继续保持对欧盟单边主义做法的不合作态度之外,也应未雨绸缪,加快推出自主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

  

  近日,欧盟方面高级官员威胁,如果中国航空企业不在6月中旬前提交用于测算碳税征收额的2011年碳排放数据,欧盟将采取惩罚措施。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魏振中表示:国内航空企业将继续按政府规定,不向欧盟提交相关数据,也不会以此提高机票价格。

  尽管有观察人士认为,经过近一年的博弈,欧盟单方面征收碳税的动议已经使得中欧双边贸易战处于一触即发的境地。但若结合政治、经济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中欧双方走向摊牌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

  其一,就宏观经济形势而言,欧盟目前无法承受国际贸易战。过去近一年的时间里,欧债危机不仅在程度上不断加深,波及面也显著扩大。在此局面下,欧盟为了尚未可知的碳税收益,而不惜牺牲经济复苏的前景,与中印等这样的重要贸易伙伴以及可能的贷款供给方进行两败俱伤的贸易对抗,实在难以想象。

  其二,一旦中欧走向贸易战,即便仅限于航空领域,也必将导致欧盟物流运输、飞机制造等行业大量就业岗位的减少,这也是欧盟各国政府无法承受的。

  其三,在关于碳税的原则性问题上,双方已基本不存对立,只是对于碳税的征收时间、征收方式等操作环节存在分歧,这也预示着双方最终达成妥协的概率已非常之大。从中欧双方历次表态的微妙差异来看,虽然双方语气始终保持强硬,但核心诉求均有所软化——欧盟方面就由单方面征收碳税转而有条件支持由国际民航组织代为制定碳税征收方案,而中国方面亦从拒绝缴纳碳税转为可考虑在2020年后允许航空企业向欧盟缴纳碳税。

  其实,目前欧盟碳税争议的实质,是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主导权的争夺。由于《京都议定书》即将于年底到期,各国又无法就此后的碳减排制度安排达成新协议,国际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将失去存在的法律基础。

  因此欧盟正是希望以率先开征碳税的做法,强制全球航空企业接受欧盟关于碳排放权的交易规则,并参与到欧盟设立的碳排放权市场中,进而继续确保欧盟在国际碳排放市场的主导权。

  鉴于此,作为当前国际碳排放市场的主要项目供应国,中国在碳税问题上,除了继续保持对欧盟单边主义做法的不合作态度之外,也应未雨绸缪,加快推出自主的碳排放权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减少对基于《京都议定书》设立的现存国际碳排放市场的依赖。也惟有如此,在此后的博弈中,中国才能夺回主动权和道义优势,而不是随欧盟的议程“起舞”,并跻身“新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内航空企业及普通旅客的经济利益,并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事业做出应有贡献。

  □华化成(北京 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