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租赁不必要看户口
据报道,近日北京市首批试点的2000辆公共自行车投入使用,但试运营阶段办卡者需持有北京市二代居民身份证。
公共自行车在运营初期,由于车辆数量等原因,设置一定门槛可以理解,但将门槛定为拥有本地户籍,实在让人费解。或许本地户籍居民居住地固定,身份证件齐全,办手续方便,不用担心将自行车带走。可是,外地在京人员也有身份证,很多人还有暂住证、居住证和工作证件,何况办卡是要交200元押金的,把车租给他们会出什么问题呢?
公租自行车可以说是公共服务产品,且租车不超一小时是免费的,也即对租车者有福利性质。外地在京人员也工作、纳税,目前却不能同样享受到这不高的福利,他们经过自行车租赁点时,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几年前,北京实行公交、地铁优惠票价,就没设置任何户籍门槛。自行车租赁为何设置户口门槛,何时结束试运营对外来人口开放,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回应。
□李清(网络从业者)
“暖心计划”值得各地“复制”
据《新京报》报道,日前,北京市计生部门启动了“暖心计划”,由政府出资,连续三年为全市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父母,购买养老和医疗保险,以保证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老龄化社会扑面而来,在我们都在纠结一个独生子女如何养老时,那些“失独”家庭,有谁能真实触摸到他们的凄凉和伤痛?失去独子以后,谁来为他们养老?谁来照顾他们的晚年,谁来慰藉他们破碎的心灵?当然,只有政府——国家的人文关怀,理应普照每一个“失独”的家庭!北京的“暖心计划”应该在各地大力复制。
其实,“暖心计划”还可以更加坚实、更加温暖。“失独”家庭需要解决的,不光是物质生活的困难,还有精神生活的孤寂、绝望。近日也有媒体报道,“失独”者希望建立属于他们这个群体的养老院,一起抱团取暖。但这样的呼吁,却见不到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今天,对于这些“失独”老人,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吴杭民(媒体人)
“循环教材”要真正“循环”起来
据报道,近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发布通知称,考虑到循环使用教材特殊性以及印制、装订要求相对较高,中小学循环使用教材价格可在原有基础上上浮20%。
教材重复使用,在很多国家早已是惯例。政府将教材租给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由学校统一收回,再租给下一批的学生使用,而租金只是象征性的折旧费。
我们现在大力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有人质疑是在“借机涨价”,其实,教材循环使用除了“涨价”之外,确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要逐步改变学生对教材的使用习惯,不能把教材当成一次性消费品来对待;要建立教材循环使用发放与回收的责任目标机制;要规范教材编写与发行,教材内容的稳定性是教材得以良性循环使用的前提。
总之,教材循环使用需要通过机制调节好教材编写、发行与使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不能仅仅停留于概念化的“循环教材”,否则就真的是“借机涨价”了。
□木须虫(公务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