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京报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1:京报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人的体育虚热

2012年06月2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流行密码

  □基甫(文化批评家)

  六月。到处都是足球。从商店到学校,从酒吧到互联网,欧洲杯无处不在。人们寻找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言辞,寻找自己与足球的关联;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呐喊;因支持的球队不同而朋友反目;有奖竞猜乃至赌球也兴盛起来了……通过足球,中国人的生活似乎真正实现了“全球化”。在这种“全球化”幻觉的蛊惑下,一种夸张的体育虚热正在上升。“我是球迷”成了一种时尚,一种与国际接轨的姿态,一种自我炫耀的资本。媒体上频频报道出世界杯赛事中的种种黑幕,众多内行的或外行的专栏写手,喋喋不休地宣讲足球文化的似是而非的意义。

  足球本来就是一场游戏,如果稍加训练的话,连大象也会玩。动物或少年玩这些游戏,不过对自身体力、智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规则的遵守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但足球又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它的惊险和多变,它的高强度的直接对抗,它的复杂的阵型和战术,以及它在赛场上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对比和消长,等等,都可看作是对现实政治和战争乃至人类社会任何一种对抗性交往的游戏化的模拟。它是人类的游戏的终极形态。但如今它却被赋予过多的附加意义:政治的、商业的、文化的、民族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等等。由于有这种种的附加意义,世界杯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国内众多真球迷或假球迷对世界杯的热情,或多或少也都有些夸张。

  足球强盛与国家的强盛并无直接的联系。一个国家再强大,也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是强大的。一个想在任何方面都强大的人,恰恰是孱弱的,因为他没有任何一个方面是强大的,才会对任何方面都关心。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一个民族只有对足球的真正热爱,才会持续不断地涌现出足球人才。靠政府花钱养几个球员,那也是无源之水,难以为继。从表面上看,国际足球运动的样子我们都有了。有俱乐部,有联赛,有转会,有球迷。球星们看上去也很像一名真正的球星似的:发型炫,派头酷,泡吧,绯闻……该有的都有了。唯独缺足球精神。而且,不能融入国际足球市场中,只是在自家内部消耗并变得日渐腐朽。

  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踢球。那些貌似狂热的“球迷”,多半也是满足于做一个赶上时髦的“球迷”,夸耀一些足球术语,背诵若干明星姓名,识别几种比赛阵型,如此而已。作为身体对抗游戏的足球,却几乎没有机会去玩。他们也并不真正热衷于去玩足球游戏。在今天的中国,懂足球的人越来越多,爱足球的人却依然很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