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娲皇遗骨”:恶俗背后的文化保育新意

2012年06月2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文化谭】

  “女娲遗骨出土”。这条挑战公众认知能力下限的新闻照例激起口舌和反弹。事件的最新进展是,面对汹汹口水,在与会专家抗议之下,撰写这条新闻通稿的当地民间学者,原吉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思义自请处分。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娲皇遗骨”整个事件慢慢清晰:当地籍贯的煤老板掏出巨资兴办文化旅游产业,落脚当地“人祖山”。吉县交通不便,又少矿产资源,自然要抓住这一机遇大做文章。于是有了这一番是非。

  事实上,如果仔细看看当时的研讨会所作结论,再对照考古界、文化界与地方政府合谋出的种种祥瑞景点,吉县此次女娲骨骸事件,却还属于走严谨科学路线。即便是那条被口水淹死的通稿,也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等造成的误传播现象:写新闻的民间研究者固然没有控制住激情,但是如果读者理解到他所谓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并非指神话人物的骨头,而是远古时代祭祀者所留骨骸。今天的学术界认为,女娲可能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号。“6200年前的人头骨很可能是某代女娲或最后一代女娲的遗骨”的说法过分一厢情愿,绝非科学论断,吉县民间学者,在学术论断上多迈出一步,将学术观点实物化,确实荒唐。

  不过,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制造出些炒作噱头形成旅游产业操作模式屡屡出现大笑话的情况下,山西吉县方面的操作还算严谨、规范:毕竟他们还是委托专业考古人员对人祖山伏羲殿和娲皇宫进行了文物清理:“从2011年8月13日到10月9日,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带领的专业考古人员共清理出了分属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五个历史时期的291件(套)遗物,其中在娲皇宫共清理出彩塑3尊,木函残片15块,牲骨,还有人的头盖骨残片。”这些东西,无论如何被诟病成“破旧”,却是实实在在的考古遗产,并未作假。回到“专家讨论会”,如果真想用病毒营销的方式传播自己,当地也没有必要在开过一次地方学术研讨会以后,还煞费苦心请来北京顶级专家站台。

  实际上,仔细品读新闻,在一个我们已经审美严重疲劳的恶俗故事后面,却存在着某些新鲜的,让人鼓舞的因素。“煤老板”耿世文,出资一亿元在太原注册成立人祖公司,获得了景区面积约203平方公里的人祖山40年的开发权。针对网友对考古背后“经济利益”之说,耿世文表示,他开发人祖山不是为了个人商业利益。“我今年已经60岁了,到80多岁的时候投入的几个亿都拿不回本金。”而且在和政府签订协议时,已经注明吉县人可以永远免费游览人祖山。

  耿世文投资景区的热情从何而来?就新闻分析,除了回报家乡与当地政府搞好关系等等习惯性原因,其“文化热情”更值得关注。这位煤老板热爱传统文化,喜读周易,是山西周易协会会员。这位煤老板在考古等文化问题面前,并没有表现出财富的傲慢,反而在支持发掘考古之后,又耗资出版图书、论文,专家论证等等,表现出了对文化的尊敬,对科学的尊重。

  面对“商业开发与考古纠缠”的指责,其实也不妨设想下,如果没有经费支持,这些文物、遗迹的命运又是如何?不外是继续曝于荒野,随时间风化,被岁月消磨,最后彻底消失,而指望一个贫困县政府拿出钱来修葺保护,也想当然。这样看来,山西吉县可以说探索出了地方文化保育的道路。

  耿世文这样的“煤老板”,他们在获得财富、经济自由之后,开始赞助文化。我们都清楚在西方社会中企业家对文艺学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的企业家们,在被指责为富不仁,穷奢极侈之后,似乎也开始走在相同的路上,而建设乡间,致力文教。这正是过去乡绅所发挥的作用,亦可以被视为近日盛行的“社会建设”。在拥有财富之后,富人们开始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似乎恶俗的故事里,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谢勇(广州 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