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书评周刊·商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书评周刊·商业
下一篇

创意经济学的台湾范本

2012年06月23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美学的经济:台湾社会
变迁的60个微型观察》
作者:詹伟雄
中信出版社
2012年4月
定价:45.00元

  □书评人 金满楼

  “有腔调”是上海话,意思是有品位、与众不同,这个词用来形容台湾《数位时代》杂志总编詹伟雄在新作《美学的经济》中提出的“心经济”概念,颇为贴切。

  詹伟雄在书中提出,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四种演化形态:脚的经济、手的经济、脑的经济和心的经济。“脚的经济”、“手的经济”是工业化之前的经济形态,“脑的经济”则是工业化时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能将变得过剩,生产者必须想方设法“创造需求”,去挑逗、说服、引诱消费者购买原本并不打算购买的商品,由此也触发了“心的经济”。

  在一个“供给过剩”的年代,几乎每类商品都有数十乃至上百种选择,其价格与质量相差无几,这种拼成本的简单竞争无疑是血腥残酷而了无生趣的。一言以蔽之,“脑的经济”是有限的,“效用”被满足后,需求就萎缩了,但“心的经济”有着更广阔的空间。

  “心的经济”的本质在于创意,其在追求差异性和舒适性的同时,也帮助消费者产生个性和自信。当消费不再饥饿时,消费者往往出现明显的偏好,他们不仅是愿意多花一点钱,更多的是培养一种对品牌的忠诚与个性的生活方式,即有腔调的生活。譬如,背LV包增加自信;持i-phone令举止潇洒;使用超极本的感觉很时尚,这就是一种自我认可、自我构建的过程。再如对新款鞋的追求,多数女性可能拥有数十双甚至更多的鞋,这远远超过实际需求,但每次购买新鞋时,她们能感觉到另一个“美好的自己”并愿意为之买单。

  消费者对商品符号的迷恋与沉醉,从而使大众消费成为“美学的经济”,社会运作的主旋律也不再局限于“生产的效率”而更多地关注于“消费的自由”。标准而无差异化的产品只能通过不断降低毛利,勉强在低收入消费市场中杀戮求生存,要在高收入消费市场争取认同与好感,制造者必须拥有“商品的生活提案”能力,即为消费者提供尝试新生活的可能性。这种认同,不仅是产品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觉得花钱是一套自我价值完成的过程。没有风格的产品,无法在买家脑海中留下任何印象而只能在大卖场中进行无止境的价格战。在这种经济形式的催逼下,粗糙的制造业势必被美学的制造业所取代。

  身为台湾媒体人的詹伟雄为台湾经济的未来着眼颇多。新世纪后,台湾经验移植大陆,许多产品从“台湾制造”变成了“大陆制造”,产业的外移和空洞化使得习惯于制造代工产业的台湾不得不面临奇迹不再的转型焦虑。与此同时,随着地价、劳动力及经营成本的不断拉升,在政策、人口红利日渐衰退的前提下,大陆同样面临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从世界范围看,凡人均国民收入超过2万美元的国家都有着高比例的创意产业和创意品牌,它们不仅为企业带来高利润、为员工带来高收入,最重要的是,它们难以被竞争者复制,能真正为国家或地区带来长期繁荣,如巴黎时装业、意大利家具业,硅谷科技等。可以预测的是,今后的国际竞争将不再是产品出口能力而是设计出口能力,谁掌握了核心设计,谁就将成为这场竞争中的最后胜出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