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4:汽车周刊·对比测试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24:汽车周刊·对比测试

日德造车文化不同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B23版)

  谢涛:高尔夫和普锐斯这两款车,反映出由于文化的差别,德国人和日本人对造车的理念不同、价值观不同,但并不能说明谁就比谁造车造得好。打个比方,上世纪末,在对未来的节能环保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日本人和德国人的理念就出现了明显差别。德国人选择了柴油技术,后来又开发TSI+DSG,日本人则选择了混合动力。从初衷上来看,德国人和日本人都是为了节能环保,只是实现的技术路径不同。

  崔卓佳:德国人造车是一种典型的工程师文化的体现,机械和驾驶乐趣是追求的核心,说白了,德国人造车并不只是让消费者满意,更得成为工程师的骄傲,所以在很多方面,他们做得很极致。

  日本人是很精明的,他们用完全不同的价值观衡量车,对于民用车,他们注重的是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体现在省钱和人文关怀上。在竞速车上,日本人同样做得很极致,他们有GTR、有EVO。但他们将这两部分基本割裂开了,开日本的民用车就别想什么驾驶乐趣了。

  谢涛:以前我跟你的观点也一样,但是这两年我发现,德国人在保留工程师文化的同时,向日本企业学习了很多,比如在中国推出的车型完全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做出改变,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高尔夫去运动化、进一步强调舒适性,刹车被调校得很软,底盘也一样。日本企业也不是没有工程师文化,他们一向对市场很重视,但在技术方面也有自己的强势,一直到今天,丰田发展了15年的重度混合动力技术,仍然没被欧美企业研究出来。全世界所有的混合动力车型中,只有丰田的混合动力系统是重度混合动力,可以实现节油40%以上。

  在中国,大众卖的车确实比丰田多,但在美国,大众可还是小弟弟。

  崔卓佳:这跟美国人的需求有关系,美国人好像开车都不用拐弯的,他们根本不需要什么操控和坚定的底盘,只要舒适,只要动力强,只要可靠性好就可以了。所以,德国人在美国没市场,美国车在德国也没市场。

  谢涛:中国人需要什么样的车?现在也很难下定义,毕竟汽车走进家庭也才十来年的时间。

  崔卓佳:我觉得中国市场的需求跟美国一样,但因为德国人先入为主,通过“洗脑”彻底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期望,所以德国车被当做了标杆。但实际上,当消费者真正明白了以后,不一定还会那么喜欢德国车,比如以前有人说德国车皮实耐用不爱坏,但实际上,现在看来这个说法站不住脚。

  谢涛:中国人消费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一定要买他认为好的车,即便有些东西他根本就不懂是干什么的,不懂技术原理,只要他认为好他就会埋单。之前有个大老板跟我咨询买车的问题,我曾推荐了一款涡轮增压的车型,他一听涡轮增压,一听带T,就说“这个好啊!”但是他根本不懂哪里好,也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在被推荐混合动力车后,他反问充电怎么办,一看他就不知道混合动力不需要充电。可见,比起德国人,日本人还得学会多“忽悠”。虽然两种技术路线都很优秀,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TSI+DSG的认知度已经很高了。

  崔卓佳:其实德国人也不怎么特别会忽悠,只是来得早,先入为主,然后各种技术洗脑罢了。

  B22-B24版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谢涛 崔卓佳

  摄影/实习生 陈木土

  普锐斯车辆提供:丰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高尔夫车辆提供:读者谢女士(注:高尔夫内饰中所配备的导航及真皮坐椅非原厂标配,为车主加价所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