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特别报道

顺义:农村低保追上城市标准

区委书记张延昆表示,顺义五年投入城乡低保救助金1.1亿,4.33万人次受益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顺义区委书记张延昆表示,顺义要努力打造“北京城乡一体化重点实践区”。

  在远郊区县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祖祖辈辈务农的农民经过技术培训成了“白领、蓝领”……如今,顺义的农民已经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社区化生活。顺义区委书记张延昆表示,顺义要努力打造“北京城乡一体化重点实践区”。

  【“大民政”】 打造城乡一体化重点实践区

  新京报:去年顺义的GDP达到了1002.1亿元,投资民生的比重占多少?

  张延昆:近年来,顺义区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实施了充分就业、“三名”教育、健康顺义、城乡社保一体化、安居保障“五大民生”工程,加大了“大民政”的建设力度,我们在全市率先实施“民政一卡通”,五年累计投入城乡低保救助金1.1亿元,4.33万人次受益。

  今年,顺义区农村低保追上城市标准。农村低保标准由月人均40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月人均500元,统一调整为520元,在远郊区县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新京报:那么农民具体分享到了哪些发展成果?

  张延昆:顺义的做法是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也就是“以城带乡、以业兴城”,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社会民生的一体化,现在顺义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在村里实现社区化生活。顺义要努力打造“北京城乡一体化重点实践区”。

  【失地农民就业】 顺义成为首个“充分就业区”

  新京报:城镇化也导致出现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社保”的三无农民,这是不少地区遇到的难题。顺义是如何规避这个难题的?

  张延昆: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以工业化带动。这些年,顺义不断地提升产业结构,发展高端产业,引进大项目,这就是布局,重大产业项目的落户和开工建设,影响和拉动了项目周边重点镇产业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最终形成全面发展态势,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

  新京报:也就是说,顺义是通过引进大项目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突破口。那么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率达到了多少?

  张延昆:2006年至2011年,顺义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80个,协议投资额达到2406亿元。今年已经初步确定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产业项目90个,总投资额达988.3亿元。在产业发展的带动下,顺义区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格局,不断推动顺义区劳动力向高端产业、高效企业、高薪岗位转移。

  过去五年,顺义城乡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达到93%,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达90%,农村一产劳动力由“十一五”初期的5万人降到目前的1.4万人,而职业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比“十一五”初期增长50%。

  今年,顺义区成为全市首个“充分就业区”,零就业家庭和纯农就业家庭保持动态归零。

  【农转居】 农民从学徒成长为高级技师

  新京报:怎么能让农民适应技术工人等新岗位的需求?

  张延昆:顺义推出产业园区、偏远村镇共建方案,引导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向相对落后区域汇集。目前已有6组合作共建单位,形成了园区带动村镇的发展局面。

  新京报:由产业园区帮助农民转型,完成从农民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张延昆:目前,17万余城乡劳动力在区内二三产业实现就业,这些曾经祖祖辈辈务农的农民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在现代制造业等高端的企业里挣起了工资,享受着比从事农业生产更加稳定的收入。

  政府出资,建立了免费技能培训体系,经过培训,农民可以从学徒成长为高级技师。现在不少农民成了“白领、蓝领”,享受着高薪、高福利、高待遇。

  新京报:对于顺义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满意度达到了多少?

  张延昆:我们从各个方面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比如为了方便农民上下班,交通部门组织开通各镇各村开往顺义城区或开发区、大企业的公交线路,首都机场、空港经济开发区等经济功能区连接全区19个镇的交通线路现在已经非常发达。交通局还开通了镇域公交微循环专线,打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任何工作都不是朝夕之间完成的,政策必须连贯,顺义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农民利益获取的优先性,才能逐步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我们婚后一直在亲戚家借住。2010年,通过限价房摇号配售中签,摇中了永欣嘉园一套宽敞的三居室,终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大卧室给父母住,中间一个是我和妻子的,留下一间正好做儿童房。

  ——龙湾屯镇焦庄户韩艳海

  我初中毕业后就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后来参加了区人力社保局技工学校的电气焊培训,才成了北汽制造厂的一名焊装工人。去年还取得了技师资格,当上了焊装车间的总调度。政府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我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仁和镇临河村崔学人

  2009年,区里筹办花博会,我们红寺村成为场馆之一,我也成了温室里的工人。种了一辈子地,如今,没离开地头儿,却当上了工人,签合同,挣工资,有保险,老了能拿退休金。——杨镇红寺村王海玲

  现在的MAX空港企业园,就是在我家老屋上盖起来的,这片土地变化真大。过去都是旧平房,现在全是新楼房,水电气厕样样儿齐全。过去雨天泥泞、夜路摸瞎;现在柏油大路四通八达。过去年轻人待业在家,没头蝇子似的看着眼晕;现在工作就在家门口,都有工资拿。——空港吉祥花园小区高荣华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