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监制解读《画皮2》的运作及特效,并为华语片与“好莱虎”相处出谋划策
| ||
|
当年华谊兄弟上市后,曾有业内人士评价,该公司有两个人离开后将导致股价发生大波动,冯小刚导演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就是电影总监制陈国富。作为台湾新电影浪潮代表人物之一,当年陈国富和杨德昌、侯孝贤等人一起在艺术电影中翻腾多年,后又从惊悚电影《双瞳》开始尝试商业制作。与华谊兄弟合作了《可可西里》《天下无贼》等片,2006年来到华谊电影为《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担任监制,其精准的市场判断和艺术水准让其赢得金牌监制称号。
作为《画皮2》的监制,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陈国富坦言这就是一部赏心悦目的商业片。他更直接指出,自己并不热衷3D技术,但在中国,3D已经成为标签,代表着一种好大喜功的仪式感。
商业 赏心悦目而不是负担
新京报:《画皮2》你是怎么参与进来的?
陈国富:王中磊刚开始找到我时我很意外,因为我并没看过《画皮》,片方提了一个说法可以用新导演。我当时提了一个现在已记不清名字的新导演,我看过他的作品,但那导演要忙自己的项目,他们就说你觉得乌尔善怎么样。后来知道那时候片方已提前和乌尔善见过面。
新京报:你和乌尔善接触后,觉得他的闪光点在哪里?
陈国富:乌尔善电影知识很丰富,我们都是影迷出身。有时候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交流,如果对方在电影知识方面和你不在一个平衡点上,聊起来比较波折。比如我就不能说“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上世纪60年代法国的新浪潮电影”,你这么说对方会莫名其妙地看着你。但乌尔善对电影史的涉猎是贯通的,聊起来很顺畅。而且他极为理性,我事后归纳是他常年从事广告工作,筹备工作做得细、和客户沟通比较多,能尽量在短时间内精准地完成工作。整体来说,乌尔善的进场代表着新一代中国专业导演的到来。
新京报:你介入了《画皮2》哪些方面的创作?
陈国富:我的工作是多方面的。我和乌尔善“上船”的时候,并没有可用的剧本,故事是我和他和杨真鉴(营销总监)一次次讨论出来的,后来再加上文笔很好的编剧冉平先生,花了大半年才看到雏形。我虽然不熟悉《画皮》,但我习惯在纷杂的信息中理出头绪,比如我会一再强调《画皮2》应该和现代的精神面貌对话,应该抓住“换皮=整容”的设计发挥,探讨美貌重要还是灵魂重要的问题。
当然,进行一个成熟的商业电影时,你必须把形而上的议题藏得很好,不能成为观众负担。对观众而言,《画皮2》就是一部赏心悦目的魔幻电影,他可是辛苦工作了一天才买票进来的,就图一点儿他应得的享受。这个“度”在商业电影里比较重要,这也是我很关键的工作,我会不断地检查其中的分寸。
试映 观众问卷像穿心冷箭
新京报:听说你经常喜欢给完成的电影找观众试映,这次效果如何?
陈国富:《画皮2》是我做过观众测试的电影里面反映最好的。过去我做观众测试总是遭受打击,毕竟你从构思到最后粗剪肯定会对作品有感情,而观众的问卷常有穿心的冷箭。试片的观众反应,是你第一次接触“现实世界”,无论是《风声》《狄仁杰》《一九四二》,观众在试片的时候都有很多疑问,观众不会告诉你如何解决,但他们会清楚指出哪边他们不买账。
新京报:你如何将调查结果应用于电影修改中?
陈国富:我从来不会按照观众的要求去改,但我觉得他们说的是真理。你以为电影里都说清楚了,他认为不明白,这表示中间有障碍。观众跟你没仇,他也不想阻碍你卖座,他是感受什么说什么。当这种沟通障碍出现,就要靠更多创意去消除。
新京报:不按照观众的要求去改,那如何应对这些问卷,如何调整你的电影呢?
陈国富:你会发现100份问卷中没有意见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有人觉得乌尔善演得特别棒,有人说看着他就烦就出戏,看到这样的意见怎么办?这个有学问,我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公式可以套。但看到这样的意见,你会生出一些新的灵感,你会形成综合判断,然后做调整。
■ 超前释疑
“幂峰”起到翻页功能
这种规模的通俗作品,从角色设置、气氛调控上都是算计的,如果全都是周迅、赵薇、陈坤那种纠结的情感,看到一半生理上会承受不了。就像吃西餐要配红酒一样,有时候不是为High,而是要把你刚刚吃牛排的味蕾给洗掉。像杨幂和冯绍峰这种故作轻松的部分,在这样的格局电影里有翻页的功能。
“薇坤”拧巴升级矛盾
乌尔善很了解历史,他会告诉我霍去病是怎么样的,汉代的和亲是怎么样的,虽然不能完全复原,但也不能让赵薇一上来就对陈坤说“我爱你”之类的,这会完全出戏。应该在这种压抑和不能畅所欲言里让矛盾冲突升级,就因为她有难以启齿的原因——她的阶级、使命还有自己的性格,让她很拧巴。
反派必有不能抢戏
我一直要求一定要有反派,类型电影没反派不好看。于是就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加强这条线,但又不能抢到主线,因为主线已是五个主角了,所以天狼国这边必须适可而止,这种把控和调整是很微妙的。
(下转C06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