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6:娱乐新闻·关注(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6:娱乐新闻·关注(三)

金牌监制解读《画皮2》的运作及特效,并为华语片与“好莱虎”相处出谋划策

陈国富 3D已成为奢侈的仪式(2)

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监制陈国富与导演乌尔善合作的《画皮2》是二人在“抗坞”道路上一次新的尝试。

  (上接C05版)

  3D 对付暗黑提前调亮

  新京报:《画皮2》从预告片来看,走的是“东方式指环王”的感觉?

  陈国富:这我倒没想太多,我听到有人看到费翔的造型联想到“伏地魔”,我挺纳闷的。估计也可能美术组的设计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好像影史里有很多吸血鬼的造型,但多数都是脸色苍白、獠牙露出来、指甲长长的嘛。这方面对华语片要宽大点,一看到魔幻元素就非要找出真凶,这也是不自信。

  新京报:对于《画皮2》而言,它的特效很关键,你自我评价如何?

  陈国富:《画皮2》不是完美的电影,首先我们的投资没有到一定规模,还有如果再多给我们一点时间,我们会在特效上更钻牛角尖一点。比如本来想跑500米,但用的是跑100米的时间来完成,在这个考虑下我们完成得很好。我的经验比较丰富,劝乌尔善不要死磕特技,所以在特效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妥协,只能说在华语电影里这部片的特技还是顶级的。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目前华语电影特效的发展?

  陈国富:现在的观众可以随意看到美国大片,标准已经形成,想要迎头赶上很辛苦。你现在弄特效想找美国团队,一方面他不一定有时间,另一方面文化语言都有隔阂。现在华语片多数找韩国特技也是暂时的妥协,最终中国还是要自己扛起这个责任。

  新京报:《画皮2》3D化,有人抱怨国内3D银幕一直很暗。

  陈国富:这个问题我们在解决。我现在才知道影院为了省灯泡钱有意调暗的,我们的对付之道就是提前调亮10%,没有按照国际标准来制作数字拷贝。我们做了最笨的的测试,拿着拷贝去最不靠谱的影院看3D试映,发现不行后就回去继续调亮。

  新京报:3D电影在北美的势头在慢慢减弱,你怎么看待3D电影的现状和未来?

  陈国富:我自己是不热衷3D的,我戴近视眼镜,上面还要戴个眼镜太痛苦。但3D电影在中国不只是一种电影的选择,而是有好大喜功的仪式感在里头。3D不见得更好看,但听起来更奢侈、更贵,光这个标签就不得了,这和社会风气及文化品位都有关。电影变成不只是电影,它变成了一个宣泄活动,这个活动带有“极尽感官之能事”的态度——要看大片,要3D,要IMAX。外国同行知道中国是未开掘的金矿,但他们或许从没真正理解为什么。

  好莱坞 会逼迫着我们进步

  新京报:今年上半年大陆电影市场环境变化很快,好莱坞电影一下子就取得很大优势,和前几年完全不同。你从台湾电影市场过来,是不是比大陆电影人士有更深感受?

  陈国富:我提不出纲领性的东西,我平时缺乏宏观性的思考,都是面对具体的作品。但从我个人而言,还是乐于看到这种开放,因为不管是什么产品,只要被过度保护就是畸形发展,就停滞萎缩,成为特权阶级盈利的渠道。现在不得不开放,形同变相要求质量提高,大家都凭实力。这不仅对观众好,对影院生意好,对电影工作者也好,会逼迫着我们进步。

  新京报:台湾电影的溃败有哪些经验可供大陆借鉴?

  陈国富:这我沒有答案。其实答案不要问导演,不要问媒体,不要问学者,走在最前面的永远是商人,最终他们知道生机在哪里,他们也清楚不拼搏赚不到钱。政治思考、文化理念都是滞后,看商业往哪里走,那就是未來。尽管现下一切商业挂帅,中国的创作者还是有使命感的,不会甘于被“文化殖民”。我们只能在不断毁坏、堕落、自我怀疑中找到新的文艺复兴。我这一辈的人,有幸能经历这段路程,还是非常刺激的。

  新京报:如何应对好莱坞影片目前的强势,华语电影人应该做些什么?

  陈国富:台湾经过的阵痛,香港也经历了,但没想到大陆的挑战来的这么快。其实一切都是在历史的规律中发展着,我们不须把两岸三地当成特殊案例,全世界各国的电影发展都经历过这样的蜕变和阵痛。这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中,虽然会疼痛,但是牵扯到市场利益和文化自尊心,我们就不可能认输。不服输的人可以杀出血路,创造自己的历史。只要我们激情、欲望、灵感还在,不可能束手就擒。美国从上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都有海斯法典严管尺度,但这不是拍不出好电影的借口。电影归根结底,考验的还是我们的诚意和专业,你不能把观众当白痴,否则你自己是最大的白痴。

  ■ 关键词

  1 说《画皮》

  关于《画皮》第一集成功的原因,我听到两个说法:一个魔幻题材的影片能获准拍摄并上映,这有种久旱甘霖的效果。还一个是“婚外情大辩论”在结尾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老公谨守分际,元配温良俭让,小三败的也不冤,算是以死明志。通俗电影如何确立主流价值,《画皮》应可作为教材范例。

  2  论“监制”

  从导演转向监制,是因为在经历过《双瞳》等影片的拍摄后,我发现自己想法太多,导戏速度慢,如果都要实现,只能联合其他导演发力。作为监制,因为我理解各方,所以善于调和;也因为曾是导演,更能容忍导演的任性,对他们比对投资人有更多的感情认同。电影像酿酒,但其生产并不是工业化流程。

  3 谈“新导演”

  不需要再发掘新导演了,已经够了。挖掘出来的新导演好好拍电影,未来6-7年都会有好电影可以期待。仅去年一年,完成拍摄的就有《星空》《转山》《画皮2》《太极》(第1集和第2集)五部作品,有点消耗过度。我不能老把自己当保姆,我也有个人追求、有精力极限(笑)。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