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文化新闻·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文化新闻·艺术
下一篇

英国两大博物馆携148件瓷器精品亮相国博

“瓷之韵”展中欧文化交流

2012年06月26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瓷之韵”展览中,既有中国的外销瓷,还包括了在欧洲生产的中国瓷器。新京报记者 吴江 摄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中国瓷器一直扮演着使者的角色,如今这些曾经远销欧洲的外销瓷器重归故里。近日,由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在国博开幕。大英博物馆馆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在东西交流历史进程中,瓷器是很好的载体,中国瓷器让西方世界开始知道东方的中国,其中精品不乏北宋汝窑青釉长颈瓶、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等。据悉,本次展览将展至2013年1月6日。

  瓷器最能反映中国与欧洲的往来

  正在国博展出的“瓷之韵”展是继“启蒙的艺术”展览后,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又一个重大国际交流展览,也是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以下简称V&A博物馆)第一次在中国联袂展出其收藏的中国和欧洲瓷器珍品。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告诉新京报记者,为了庆祝国博百年及伦敦奥运的召开,国博邀请大英博物馆和V&A博物馆来京展出,而展览主题则要反映中国和欧洲的往来。

  “会说英文”和“会说中文”的瓷器同台

  此次“瓷之韵”展出两大博物馆共带来的148件(套)瓷器,“大英和V&A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瓷器各有侧重点,此次两大博物馆联合展出能更完整地看出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发展。”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主管司美茵告诉新京报记者。

  尼尔·麦克格瑞格称,此次他们带来的包括“会说英文”的瓷器和“会说中文”的瓷器,前者指的是中国的外销瓷,而后者则是在欧洲生产的中国瓷器,“外销瓷在中国已经很少见,因为它们往往是为欧洲市场而生产”。

  由此在展览的“明代外销瓷器”、“东印度公司”、“仿中国风格的欧洲瓷器”等10个单元的讲述下,中国瓷器从热销欧洲到被广泛使用,从被博物馆收藏到被私人争相收藏的历程尽显无遗。

  而展览的最后部分则展示了收藏在英国的中国瓷器,包括大英博物馆馆藏的北宋汝窑青釉长颈瓶、V&A博物馆馆藏元青花人物故事图梅瓶等。

  ■ 相关新闻

  《看得到的世界史》将出中文版

  新京报讯 (记者李健亚)根据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而编写的《看得到的世界史:100件物品的故事》即将于今年下半年迎来中文版。近日,大英博物馆馆长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该书包含了不少中国文物。

  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广播公司(BBC)根据大英博物馆馆藏文物推出了一档广播节目,共有百集。此后由该节目改编而成的同名书籍也已翻译成多种语言。尼尔·麦克格瑞格向新京报记者透露,《看得到的世界史:100件物品的故事》(暂译名)即将在今年下半年出中文版,“大英博物馆建馆便是希望让公众看到全世界的文明。秉承这种精神,大英除了在不同国家进行文物交流展出,也出版了这本书”。

  其中书中所列文物来自中国的物品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一个文明古国。对此,尼尔·麦克格瑞格指出,绵延时间最久的就是中国文明,为此该书中选择了大英所藏的中国早期青铜器、所藏的最早的青花瓷作品,而该书中讲述的最后一件物品则是件利用太阳能而设计的灯,同样也来自中国。

  ■ 声音

  “英国人开始了解中国、了解东方时,对很多东西都赞叹不已,这其中主要是瓷器。瓷器是很好的载体,正是中国瓷器让西方世界开始知道东方的中国。”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克格瑞格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