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一流音乐节,营销有欠缺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插图/赵斌

  编者按:前日,成都大爱音乐节“烂尾”的消息在网上疯传,一度传出主办方携款潜逃的新闻。新京报跟进采访当事人北京大爱国际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述。陈述否定了“潜逃”一事,但也承认这次亏损4000多万(详见C04版)。一个由一流国际音乐人参加的音乐节,为何最后的时刻一脚踏空,未来的音乐节该如何走,这些话题其实更值得我们去探讨。

  【焦点话题】

  主办方控制成本和计算开销的能力不足,作为音乐节来说最重要的环节——票务和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整体后勤链条的衔接缺失,一味贪大的侥幸心态,都是大爱音乐节的硬伤。

  

  一开始,大爱音乐节的势头太猛,让人充满狐疑又忍不住前去一探究竟。因为它给出的阵容实在太庞大,庞大到充满诱惑的同时,又让人不相信这个刚刚成立一年的音乐节品牌是否真能拥有如此这般的“高配置”,而且就算如果真的请来了这些阵容,是否能用良好的软硬件设施与观众的期待和艺人们的演出水准相匹配?

  真的到了现场之后,你会发现大爱音乐节的现场体验让人舒适享受,而且放心。作为一个旁观的媒体,或作为一个置身其中的观众,如果忽略音乐节结束后的“烂尾”话题,只谈在现场看演出的感受,我愿意为大爱音乐节打90分。能看出,“大爱”确实投了不少钱:花了心思的舞台硬体,审美过关的现场布置,基本到位的吃喝拉撒服务,加上成都这个城市特有的闲适气质,都是大爱的加分项,在国内音乐节里已属一流。因为“余款未结清”,后两天的演出严重拖延,对观众来说的确是不小的遗憾,但这也是在各大音乐节常会碰到的遭遇。如果你做好这个心理准备而来,倒也不算件大事。况且对于真正的乐迷来说,演出推迟的遗憾绝对抵不过一次次高质量的演出带来的满足感。

  美好的体验和回忆是大爱留给观众的,但它留给工作人员的结尾却充满黑色幽默。因为余款未结清导致的周边工作人员罢工,酒店因为没有拿到房费造成警方出动,以及艺人被扣的传闻、主办方没有赚到钱又落了一身埋怨。就算如大爱音乐节负责人陈述所说,能够“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结局”,但这个音乐节是否会在来年再办,恐怕真是很难讲了。

  纵观全局,大爱音乐节就像是一座豪华大厦,它有着建世界第一高楼的野心。在基本建筑常识都未必具备的条件下请来了一流的设计师,买来了一流的建筑材料,外人看来固然很好,也可以被相关人士当做炫耀成绩的手段,但只有住在里面的人才时时感到大厦将倾的危机,等它一下子轰然倒塌时,所有隐藏着的问题才一下子显现出来。

  主办方控制成本和计算开销的能力不足,作为音乐节来说最重要的环节——票务和宣传工作的不到位,整体后勤链条的衔接缺失,一味贪大的侥幸心态,都是大爱音乐节的硬伤。然而大爱音乐节成为众矢之的显然不是这个刚刚成立一年的音乐节一家的事,它同时也反映出音乐节行业井喷下的泡沫。

  从2008年起,各地的音乐节开始“雨后春笋”般的态势。到今年,全国各地大概有几千个音乐节品牌,但是除了迷笛音乐节和摩登音乐节(以及摩登天空旗下的草莓音乐节品牌),我们看不到一个是稳扎稳打,有长线发展潜质的高口碑品牌。能看到的是太多仰仗着地方政府,无须考虑成本的“一次性”音乐节,也有太多貌似理想满满,打着“誓做中国的伍德斯托克”之类的旗号,但观众体验极端恶劣的音乐节。

  相比起太多的“一次性”的低水准音乐节,大爱显然是冲着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去的。比起“携款潜逃”、“艺人被扣押”等显然不靠谱的流言,我愿意相信,今年大爱音乐节的倒掉是因为它在管理上的欠专业——这是操作团队和细节把控的问题,而像大爱这种高品质高投入的音乐节应该是代表着今后音乐节的走向。希望这件事可以做好善后,并通过乱象来让市场的问题更多地暴露,来年让更多的观众拥有看高质量演出的福气。

  □咪咩(北京 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