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财经观察·纵深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财经观察·纵深

“港币挂钩人民币”时机未到

●香港原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吁港币与美元脱钩,遭官方“否定”,专家称挂钩美元仍是港币的最佳选择

2012年06月2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现实是,我们知道港币和美元挂钩有问题,但是其他的选择更不好。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王志浩
长远看,港币是要跟人民币挂钩的,但现在人民币不是自由浮动的,如此改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受到重创。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

  “1997年7月1日一觉醒来,吃早点用港币还是人民币?”在香港回归前夕,在做基本法咨询时,一位香港老人拉着梁振英问道。

  15年后,这个问题以另一种方式呈现。

  “联系汇率到了该检讨的时候。”香港金融管理局前任总裁任志刚本月发表一篇文章说到,这让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存废之争再度兴起。很多人这样猜想,港币跟美元会不会脱钩?香港会不会改用人民币了?

  35岁的邓女士是香港白领上班族,三年前在香港开了人民币账户。今年邓女士在出差时顺道在大陆银行也开了账户,并通过网上银行将部分人民币资金,自香港转到大陆银行买国债、做定存,赚取更高利差。像邓女士这样懂得活化手边港币与人民币资金的香港居民很多。对香港人来说,如今持有人民币,就好像过去持有美元一样。

  香港回归祖国即将15周年。如今,人民币国际化之路已起步,香港作为人民币的一个重要离岸中心,也将在更多的开放政策中调整自己的步伐和政策。港币的命运正在悄悄发生变化,而联系汇率制度是否到了最合适的改革时点?

  香港金融沙皇意见被“否定”

  在香港即将回归15周年之际,任志刚抛出联系汇率制度应该检讨的言论,再次引发人们对港币的未来的关注。

  “如果有谁现在要解除联系汇率制度,一定会掴他一巴掌。”香港特首曾荫权日前表示。他话音刚落,前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就发表论文称:“联系汇率到了该检讨的时候。”

  6月12日,任志刚发表《香港货币体制的未来》研究文章,文章质疑人民币对港币持续大幅升值,导致港币购买力下降,香港人不再乐意使用。正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一样,外资持有的港币热钱对香港的金融市场造成巨大波动,香港应开始检讨联系汇率制度。

  任志刚,这位前任香港金管局总裁,曾经被格林斯潘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央行行长之一”,在香港政经两界仍拥有极高地位。在任期间曾被视为香港联系汇率制的象征,被誉为“香港金融沙皇”,甚至在退休前还被戏称为“7.8先生”(意即维持港币对美元汇率为7.8:1)。

  作为港币联系汇率制度的设计参与者和笃定拥护者,任志刚提出的议题引发了香港汇率市场的巨幅波动。其文章正式公开后,市场憧憬港币可能挂钩人民币,出现大量购入港币的买盘,一度急升至7.7535对1美元。

  随后,香港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现任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均公开表示,联系汇率制度依然适合香港,以平息市场异动。

  陈德霖称,香港仍属于小型且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联系汇率制度可以保持汇率稳定,因此仍然适合香港。

  即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上任的候任行政长官梁振英也表明了无意改变联系汇率制度的态度。梁振英称,联系汇率制度在过去30年发挥了稳定香港金融市场和经济的作用,行之有效,香港政府无意改变,联系汇率和联系汇率的水平都不会变、也没有必要变。他还呼吁香港和国际社会不要受到任志刚文章所提出的意见影响。

  香港民众对任志刚的言论有“赞”有“贬”。“赞者”表示,经济环境变了,香港需要改变陈旧的联系汇率制度;“贬者”则认为,“抛出如此震撼议题,触动市场神经,引发港汇波动,不但无益,更为香港添乱”。

  联汇制奠定香港金融30年稳定

  在1983年,连厕纸都被抢购一空,港币岌岌可危,随后港府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汇制,此举稳定了香港金融30年。

  作为香港货币制度支柱的固定联系汇率制,不但平稳度过了敏感的政治过渡期,更抵御了近年历史上两次最严重的环球金融危机,在香港行之有效几近30年。

  香港1983年9月的金融危机,当时港币大幅贬值,在一个半天的工作日内港币对美元急跌百分之十五,随后一度跌至9.6港币对1美元的历史低点。超市的大米厕纸被恐慌的市民抢购一空,货架空无一物,稳定汇率成为当时最大的目标。

  香港随后宣布港币与美元挂钩,把汇率设定为7.8港币对1美元,又在声明中指出:“我们再也不能担负港币不断急剧贬值的风险,以免我们的社会受到疯狂的通货膨胀和忧虑不安所伤害。挽回对我们货币的信心是必要的。”这一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从1983年10月17日实施至今。

  自此,固定汇率成为香港货币系统的支柱。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美国一直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内地经港转口贸易亦以美元计价,其中以美元计价部分占香港对外贸易约七成左右。因此,港币与美元挂钩,方便经济主体在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信贷等涉外经济活动中进行成本利润核算,降低了其面临的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

  同时,联系汇率制度使港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汇价保持稳定,在确立香港国际贸易与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经发挥了“稳定器”的功能。

  自1983年采用联系汇率制以后的22年间香港实际GDP年均增长7.3%,高于韩国的6.6%、新加坡的5.9%和台湾,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看来,其中稳定的货币制度显然功不可没。

  任志刚也肯定了联系汇率制度在稳定香港金融市场所起到的作用。“事实上,我们不下一次坚决地捍卫了这个制度,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金管局进取地插手干预股票市场,打击跨市场操控,击退利用汇价的投机炒卖,成功捍卫了制度。”

  1997年10月,当索罗斯利用资金横扫东南亚后,其带领的国际炒家将目光投向了香港,他们认为维持住7.8港币对1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成本高昂,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所以便开始积极研究并很快便发动攻势。他们开始炒卖港币,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币向香港政府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连续4轮的冲击几乎使香港金融市场和联系汇率制度陷于崩溃。

  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亚洲金融风暴以港府成功捍卫联系汇率而终。而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不少东南亚国家例如泰国放弃原本的固定汇率制度,使其本国货币大幅贬值。

  不过香港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为了切断炒家的港币资金来源,特区政府被迫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给股市和楼市带来沉重打击。

  联汇制成香港通胀隐忧

  实行固定汇率意味着香港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港币饱受内外夹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却没有稳定物价的手段和能力。

  持续了近30年的联系汇率制度,如今为何又走到了备受质疑的境地?

  “实行固定汇率意味着香港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也就丧失了在经济过热和衰退时期以货币政策进行干预的能力。”刘利刚指出。

  在联系汇率制度下,香港的货币发行以资本流入和流出状况作为唯一参照,即如果流入一美元,香港金管局发行相应金额的港币。

  在这种制度下,香港的利率不能根据自身经济做出相应的调整,而只能被动跟随美国利率政策变化而变化,货币当局无法执行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国际收支不能通过汇率调整,进一步加大了输入性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压力。当今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香港流动性泛滥,并造成了房市的暴涨。

  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全球通胀恶化,美元已极不稳定。在美国推行两次量化宽松之后,第三次量化宽松也预期强烈,香港还将继续低利率政策,而今年前5个月,香港的CPI同比增长为4.9%。高通胀和低利率之间的矛盾成为目前联系汇率制度最受质疑之处。

  同时,与香港经济往来密切的中国内地,其法定货币人民币也逐步升值。自2005年起,人民币持续相对美元升值,亦即相对港币升值,港币相对人民币贬值成为加剧香港通货膨胀的又一力量。

  港币饱受内外夹击,香港金融管理局却缺乏稳定物价的手段,尤其是无法采取措施防止房地产和资产价格泡沫,只好望洋兴叹。

  “尽管香港多年来不断尝试改革,但是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并没有多少空间让香港通过现有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基础货币或供应,达到低通胀、低失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等其他货币政策目标。”任志刚指出。

  而更为重要的是,联系汇率制度的经济基础也在发生变化。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和香港经济局势发生重大变化。香港主要产业都已经依赖大陆,贸易、旅游、地产、一般服务业和金融业,以及整体物价水平,首要影响力量是大陆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此种局面下,港币继续与美元挂钩,就算美元继续维持高度稳定,香港物价也无法稳定。因为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品货物、服务、地产、金融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的经济活动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港币美元联系汇率制度的主要基础已慢慢丧失。

  香港人民币存款3年增长11倍

  目前香港人每100元存款中,已有将近一成是人民币,香港人持有美元和港币在减少。有些香港人“现在都恨不得拿人民币工资”。

  香港已经逐渐对美元失去信仰了,与此同时,人民币在香港市场渐渐兴起。对香港人来说,“持有人民币,就好像过去持有美元一样”。

  在香港和内地做生意的秦先生深有感受:过去5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0%多,现在在内地做生意跟五六年前比真是风水轮流转。

  2007年1月1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80关口,联系着美元汇率的港币对人民币跌破1:1,报0.9996,从而结束了“港币比人民币更值钱”的13年历史。

  “人民币变成比港币‘大’,我和我身边的一些香港朋友都是经常北上消费的,这让我们感到有点沮丧失望,而内地人也渐渐觉得香港人的钱不那么值钱了,现在都恨不得拿人民币工资。”

  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统计,香港人民币存款2008年只有561亿元,去年飙高到6200多亿元,增长11倍。目前香港人每100元存款中,已有将近一成是人民币,香港人持有美元和港币“正在减少”。

  “展望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假如大幅升值,将有机会开始更强烈地左右香港市民对港币的态度。具体地说,随着时间的洗刷,他们也许逐渐不再那么乐意继续使用港币来履行货币的各种功能,不再那么支持采用联系汇率制作为香港的货币政策。”任志刚认为。

  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邱东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十年中,由于香港的经济周期与美国更为相似,因此如果香港经济没有与美国经济同向而行,其成本将是非常巨大的;但是,随着香港的经济周期与中国内地的相似性越来越高,实行联汇制的成本高于过去。

  与美元脱钩,与人民币挂钩则是很多学者提供的选择。任志刚在文章中就建议扩宽港币对美元的汇率范围,甚至完全取消;或者转为“汇率走廊”,以不断变化的兑换区间,盯住美元、人民币或是成分保密的“一篮子货币”。

  港币挂钩美元仍是最佳选择

  新京报:任志刚提出改革目前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你是否也认为目前需要改变这种制度?

  王志浩:在香港,每过两三年都会有对于联系汇率制度的质疑和讨论。现实是,我们知道港币和美元挂钩有问题,但是其他的选择更不好。

  虽然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依然稳固,像香港这样小型的、以贸易为基础的经济体,最重要的是维持一个稳定的汇率基础。尽管大家对美元都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美元会破产,有人认为美元会继续强势,美元长期走势不明朗,但中短期看,美元相对稳定,因此跟美元挂钩依然是香港当前最好的选择。

  鲁政委:联系汇率制度过去是对的不意味着将来还是对的。上世纪80年代初确立制度时,美国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出口市场,多数经过香港转出口,港币对美元和港币对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贸易商来说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但是在90年代中期后,中国出口市场开始多元化,政策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出改变。

  新京报:目前的联系汇率制度已经造成了通胀、资产泡沫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王志浩:联汇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房地产泡沫,可以用其他办法和措施去应对处理。去年3、4月份来,香港政府出台多项措施抑制房价,目前来看房地产价格没有明显上升,泡沫也在慢慢挤出。

  鲁政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我比喻成一种分裂的不稳定状态,经济跟着内地,货币政策跟着美国,中美经济周期错位时,香港所有政策都是反的,经济热的时候利率很低,经济冷的时候利率很高,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美经济错位,而解决这个问题一劳永逸的出路就是人民币。在这之前,香港只能维持现状。

  新京报:目前很多学者都提出港币应该跟人民币挂钩,现在是否条件成熟?

  王志浩:现阶段选择人民币为锚定货币并不明智。原因在于人民币币值并不稳定,市场对其亦存在多种预期。此时将港币与人民币挂钩,恐将引发大量热钱涌入香港市场。此外,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前提条件是,大陆的资本管制基本解除,人民币是一个比较自由的货币。

  具备了这些基础之后,港币挂钩人民币的可能性很大。从政治上看,香港本身是中国的一个城市,中国大陆经济越来越大的时候,那香港肯定也要考虑跟它挂钩。

  未来10-20年,随着人民币更加开放更加稳定,港币与人民币挂钩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鲁政委:长远看,港币是要跟人民币挂钩的,但现在人民币不是自由浮动的,如此改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会受到重创。这个方法在什么时候可行?只能是在人民币自由浮动之后。

  新京报:跟人民币挂钩条件尚不成熟,任志刚提出的学习新加坡模式挂钩一篮子货币是否可取?

  王志浩:新加坡货币篮子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元和欧元,虽然表面上货币政策独立,但是也必须盯着第三国的货币政策。

  而且从新加坡目前的情况看,房地产价格也很高,通胀问题也较为突出。

  鲁政委:从理论上讲,新加坡的一篮子货币模式是非常好的。但是新加坡制度的一个问题就是不透明,不知道货币篮子里的货币和权重,汇率具有不可知性,对于香港这样对汇率透明度要求较高的经济体来说,可操作性较差。

  ■ 香港汇率制度简史

  香港由开埠,到如今实施7.8港币对1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中间曾实施过不同类型的汇率制度。

  银本位制时期【1863年至1935年】

  19世纪于香港流通的西班牙银元基于英国殖民地政府尝试推广英镑不果,到了1863年,香港政府宣布以当时的国际货币“银元”作为香港的唯一法定货币,并于1866年开始发行自己的银元。如此直到1935年,香港货币制度都是银本位制。

  与英镑挂钩 【1935年至1972年】

  由于后来的全球白银危机,白银对黄金的价格异常波动,所以香港银元对英镑及其他金本位货币的汇价时有变动。到了1935年11月,银价急升,中国弃用银本位制,香港立即跟随。1935年11月9日,港府宣布放弃银本位制,以港币为本地货币单位,并按16港币对1英镑的汇率将港币与英镑挂钩。1935年颁布的《货币条例》规定银行需向外汇基金以英镑购买负债证明书发行港币纸币。奠定日后货币发行局制度的基础。

  一度与美元挂钩【1972年至1974年】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减弱,以英镑作为港币的支柱,变得愈来愈不可靠。

  1972年6月,英镑开始自由浮动。港币曾一度与美元挂钩。初时是5.65港币对1美元,在1973年2月改为5.085港币对1美元。

  自由浮动 【1974年至1983年】

  1974年11月,因为美元弱势的缘故,港币又改为自由浮动。初时还运作得顺利,然而,由于当时的货币政策架构尚在发展初阶,未足以取代依赖外国货币价值来定位的货币架构,同时又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香港经济步入动荡期。自1977年始,各种问题,包括贸易逆差、货币贬值、通胀高企等开始浮现。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出现前途问题,加上香港股市出现股灾,市民对港币信心出现动摇,港币不断贬值。1983年9月出现港币危机,港币对美元跌至9.6港币对1美元的历史低点。

  联系汇率制度 【1983年至今】

  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安定民心,香港政府于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并于同年10月17日正式开始运作。港币再度与美元挂钩,汇率定为7.8港币对1美元。此后稳定下来,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新京报记者 苏曼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