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野笔记
汶川就像一个话匣子,打开之后,就收不住口。当年,在汶川震后的灾区,走了很多地方,其中当然有地震前就大名在外的桃坪。
□岳永逸(民俗学者)
与家家户户新建的旅游接待房相比,作为旅游开发的桃坪旧寨受地震破坏要小得多。这是很奇怪的事情。老桃坪羌寨主要是石头建筑和立木建筑。早些年的建筑技术及辅助工具似乎都不如当下,更何况其下面还有一张至今都在流淌并能有效掌控的水网?说新建筑都是急功近利、偷工减料的豆腐渣显然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但桃坪的个案值得人们深思。
这里要说的是震后的桃坪人。按照行程,我们得在当地过夜。为了尽可能少地给灾民添麻烦,我们一行自带了帐篷、方便面等零食。天快黑的时候,河谷的风已经很大。我们在灾民帐篷间隙的空地上搭建帐篷。搭好帐篷后,还没等我们拿出方便面,三三两两的羌民就把我们引到了他们的火塘边。大铁锅的菜肴冒着热气,围着火塘的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翻滚的菜肴。大人们张罗我们坐下后,还一个劲儿地说:“不好意思,现在条件有限,很多东西都被埋了,你们就将就着吃点热的,暖暖身子。过些日子再来的时候,我们一定给你们做好吃的!”
桃坪的那顿晚饭永远都让人感动。与两情相悦的爱情相较,感动的力量更是无边的。就是从那晚上开始,无以为报的我们开始收购羌族妇女们的手工活,鞋垫、鞋、围腰等羌绣,也才有了2008年7月5日,在北京后海西沿22号的什刹海红邸餐厅的羌绣义卖。这些来自灾区的羌绣都是我们随机收购的,并不是特意要作为艺术品供城里人把玩或珍藏的。
当时,在什刹海红邸这样的灯红酒绿之地,来参加竞拍的人多是我们自己的朋友,没有富人。没想到的是,所有的物品很快被这些在城里生活的年轻人以高价买走。这些款项分别都按我们收购物品时记下的姓名地址一一邮寄了回去。
其实,在灾区走过一遭之后,面对灾民的坚强、坚韧,我们都知道他们并不在乎这些微不足道的钱。买与卖虽然是以商品交易模式出现的,但贯穿其中的则是那份感动。这是当年残破萧瑟的桃坪羌寨教会我们的东西。
四年了,老桃坪羌寨的地下水是否还在流淌?人们是否在新桃坪寨子里安居乐业?新老桃坪的羌碉是否还高高耸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