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1:特别报道

“香港学制全部接轨内地”

今年起大学学制3年改为4年,教育局常任秘书长谢凌洁贞谈改革

2012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谢凌洁贞:香港教育局常任秘书长。1984年加入港英政府政务职系,曾于多个政府部门任职,2010年12月起任香港教育局常任秘书长至今。新京报记者 张寒 摄
行人走过香港大学。香港教育局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教育政策和法例并监督落实情况。

  政府开支1/5归教育

  记者:香港政府将教育列为首要任务,现在香港教育投资是多少?

  谢凌洁贞:现在香港教育投资比例占本地生产总值的4%。政府总开支每年大约1/5放在教育上,接近800亿。按照政府经常性支出计算,占1/4,大概为600亿。

  记者:回归后,政府对教育方面的支持有怎样的变化?

  谢凌洁贞:香港没有其他天然资源,人力资源是我们的财富。所以回归前后我们都非常重视教育,教育开支的比例在回归前也超过政府总开支的1/5。

  回归后,我们更重视向国际接轨,以及在科技方面加大投资。政府比较鼓励大学做一些突破性研究。比如,2003年非典源头就是香港大学的一位教授发现的。

  记者:政府如何在政策和资金上激励?

  谢凌洁贞:香港的活力更主要的是在民间。所以我们推出配对基金:如果大学筹到一块钱的捐款,政府也会多给你一块钱,这就变成两块钱。这两块钱由学校自由支配,成为学校的自耕地。学校可以用自耕地吸引外地学者,提升自己科研实力。

  记者:在中小学方面,你能感受到回归前后的变化是怎样的?

  谢凌洁贞:回归之初,小学的师生比例大概是1∶22.7,差不多23位同学一位老师,现在小学的比例是1∶14.9。在中学方面,回归之初师生比例是1∶19.9,现在的比例是1∶15.3。

  不读大学也可成博士

  记者:回归后,香港中学学制为什么会进行改革?

  谢凌洁贞:以前我们和英国一样,五年的中学,两年的预科,三年的大学。我们改成和内地一样,六年中学,今年大学学制也改为四年。改革不仅仅因为回归,而且是觉得以前的学制不够理想。

  改革前,学生在五年中学之后,大概只有1/3的学生能升读预科。两年之后就要考大学的入学试。似乎整个中学教育就是为大学入学选拔来做准备的。现在,我们要从纯粹的精英教育转型到精英和全民多元的教育

  记者:改革后的学制在哪些方面能促进多元教育?

  谢凌洁贞:通识教育成为学制改革后的必修课。

  通识教育不仅是内容,更是一种思考方法:把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融合进来解答问题。它能培养人的批判思维和建构自己看法的能力,要会用现有的知识去应对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记者: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有哪些新做法?

  谢凌洁贞:学制改革后,我们把学生15%的课时放在其他学习经历上,让他们走出课堂去开眼界,比如做义工,保护环境。

  另外不是每个孩子都爱念大学,所以我们也引入了另类学科,比如珠宝设计、企业管理等。让学生接触不同范畴去找到将来的志趣。

  记者:这是一种职业教育?

  谢凌洁贞:我们建立了资历架构,把职业教育和传统教育打通:给学生一个等级,让他有多阶梯的进出。如果他学非传统的科目,也可以获得一个资格;一级级考上去,可以等同于大学学位,甚至硕士、博士的资格。

  在香港就是在国际

  记者:内地来香港念书的学生越来越多,在这方面香港会提供什么优惠政策?

  谢凌洁贞:在回归前,内地学生在香港念大学的大概有一千多,现在有近九千。

  我们在奖学金上的优惠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在暑期打工,兼职。毕业后可以免签证留香港一年,找到工作就可以留下来。

  记者:来香港读书会给内地学生带来怎样的改变?

  谢凌洁贞:在香港念书,接触的不但是高校的环境,很重要的是国际化的生活经验。有三千八百多间公司亚洲总部或办事处设在香港。

  我们还有超过40所国际学校。你在香港街道上,常常会听到别人用日语、德语沟通。所以说虽然处于香港,其实是处于国际。

  记者:香港学生到内地念书情况是怎样?

  谢凌洁贞:现在内地63所高等院校免试招收香港的学生,给了我们2300个名额,各类大学都有,而在香港的反映也非常的热烈。

  国际化教育体系如何建立?

  香港政府将教育列为首要任务,特首曾荫权曾说:“香港的未来系于教育”。

  中西方文化在香港交融,香港教育既有东方人重视成绩的特点,又有西方开阔的教育视野,宽容的教育理念。

  回归后,香港一直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制度:从学制改革,通识教育加强,到高校接受学生背景的多元化,都让香港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教育熔炉。

  如何保证教育投资的稳定化?如何在学制上和国际接轨?如何让自己的中学教育体系得到国际名校承认?如何给自己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出路?

  香港的教育公平

  幼儿园学券计划:2007年之前的幼儿园教育,都是私人经营,政府没有什么参与。

  2007年,香港政府推出了学券计划。政府向有孩子的家庭提供资助。无论什么家庭背景,只要有适龄儿童,政府就会给家庭一个学券。学券的价值是随着通胀调高的。

  符合政府要求的幼儿园可以参与这个计划,幼儿园录取一个学券家庭的子女,政府就会给幼儿园一个学券的资金。

  这样,政府既资助了家庭的幼儿教育,又将选择权给了家长。通过这个计划,可以逐步提升幼儿园教育素质。 

  小学升初中学位分配制度:中学的学位分配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30%名额由学校按学生在小学的成绩和面试的表现自行决定,学生可以直接向两所中学申请,不受校网限制。这样可以保障住在新区而成绩优异的学生,也有机会到市区的传统名校升学。未获录取的学生,根据校内成绩分为三个组别进入第二阶段派位,由计算机按在校网内的学校选择、派位组别和随机编号分配余下70%的学位。

  这种学位分配制度基本上确保了入学机会公平,也兼顾家长的选择权和就近入学的原则。每年大约80%的学生都能够进入前三个志愿的学校,派位结果不好的学生也可以再选择其他学校。

  □新京报首席记者 张寒 香港报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