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斗欧·换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7:斗欧·换人
上一篇

异乡的中国

2012年06月28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醉里逍遥

  有西班牙专栏作家把中国比做一个大块头,“他让原本就拥挤的世界更加喘不过气来。”虽有戏谑之意,但中国也确实无处不在。初到基辅,导游指着机场旁一栋尚未竣工闪闪发光的巨型建筑说:“快看,这是咱中国人投资的。”

  乌克兰有不少中国人,10年前,据《环球财经》报道,乌克兰有1万多华人,目前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尤其是近年国内掀起留学潮,基辅、哈尔科夫和敖德萨都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留学生。我在基辅和顿涅茨克的新闻中心,都碰到过担任志愿者的中国学生,见面时不免两眼泪花。

  在乌克兰经商的华人也不在少数,他们甚至拥有自己的报纸,叫《乌克兰华商报》,只不过新闻大多摘自国内网站。

  在基辅、哈尔科夫的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某中国品牌汽车。当地留学生说,因为性价比较高,该品牌在当地很畅销,最低售价40000格里夫纳,折合人民币32000元左右。我们常去的那家中餐厅的老板,黑龙江人,开的就是这个牌子的车,“倒也不是爱国,主要是便宜,乌克兰的车没有报废年限,用起来划算。”他解释说。乌克兰的大小商场,几乎随处可见“中国制造”。基辅有个友谊商城,所售之物都是中国产品。和上述汽车一样,“中国制造”在乌克兰是物美价廉的近义词。但想给国内亲友带礼物必须多长一个心眼。有朋友给孩子挑玩具,选了一大堆才发现,多数都是中国制造,只好放回去。

  乌克兰传统餐厅有中国“饺子”,只不过馅儿很特殊,不是肉或蔬菜,而是樱桃和土豆,口味独特,令人难忘。

  汉字文身在乌克兰也很流行。舍甫琴科的身上就文有中国龙的图案,地铁站,经常能看到东欧小伙子的臂膀上文着“忍”或“勇”,姑娘后腰隐约露出“玫瑰”或“美妙”等字样。我还在顿涅茨克见过一位富态的老妇人,她从地下超市出来,挎着一只巨大的花篮,脚踝上文着四个汉字:不得不爱。

  □新京报特派乌克兰记者 范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