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书评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3:书评周刊·天下

温特森 希望你们这一代再次亲近古老的智慧

2012年06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珍妮特·温特森著 于是译 新星出版社2010年7月版
《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珍妮特·温特森著 Jonathan Cape出版社 2011年11月版

  珍妮特·温特森,1959年生于曼彻斯特,自小由坚信宗教的夫妇收养。1978年,温特森与一个女孩相爱,家里不容,她离家出走。此后她在殡仪馆、精神病院等地留宿打工,但仍以全A的成绩考进牛津大学英语系。代表作品有:《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写在身体上》、《激情》等,其最新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Why Be Happy When You Could Be Normal?》。

  温特森看到我的时候我一定极其狼狈,我知道自己满头大汗,已经慌了。本来我们约在伦敦北二区一座老房子的4层见面,但是约定见面的当天临出门前我接到了温特森的邮件,她临时把见面地点改到了King's Cross的车站,因为她去巴黎的时间提前了。我提前到的车站,却等错了位置。我和她,一个在地下一层、一个在地下二层各自等了对方半小时。我觉得这次见面要泡汤了,那时我确实难过极了,如果这次伦敦行我只能见到一个人,那个我想见的人就是珍妮特·温特森。之后我们当然碰上了面,因为她下了一层楼,然后见到六神无主的我。她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亲吻面颊,对我说:“没关系的,现在都好了!”我就确实觉得好受些了。

  她带我上了两层楼到了车站里的一家意大利餐厅,叫了两瓶矿泉水,还给我点了一杯橘子水,她自己则要了杯咖啡。就像半年前我在北京见到她的那次一样,你总是能从这个小个子女人身上感受到许多正面的能量,她诚实面对自己,她勇于承担责任,她极度热爱文学,她有一颗火热的心。50分钟后她攥着那张去巴黎的火车票说“我必须得走了。”她坚持买了单,然后提着行李消失在我的视线范围内。

  作为作家要保有一颗童心

  新京报:让我们从你的第一本书开始聊吧,《橘子不是唯一的苹果》是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的,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温特森:每个孩子都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首先,他们很小,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因为作为孩子你不了解任何事,也并不明白成人到底在说什么。孩子拥有的是洋娃娃、泰迪熊,一个想象的世界。我认为孩子是以多种方式触碰现实,长大后则变得越来越单一。孩子对魔法、故事、还有飞龙、野兽、女巫等等感兴趣。

  当你写一本书时,要从孩子的角度把这一切带入,你甚至要假装是一个孩子,对此兴致盎然。你可以用好多的方式讲这个故事,而不是单一的。因为你是作者,你可以假装还是个孩子,写作给了你自由,这是我喜欢的,所以我总是用第一人称写作。我不喜欢第三人称,他或她怎么样,我就是喜欢第一人称的写作。而且你可以回到小时候的空间,我很享受这种状态。孩子总是问个不停,到处看,尝试去理解,但是成人总是用单一的方式看待世界。我不喜欢仅从一个角度写作,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这本书里要用孩子的视角。

  新京报:所以你到今天还有一颗童心?

  温特森:是的,是的,我想许多作家和艺术家都是这样的,他们有这种想象力,一切事物在他们的脑中都起了变化。你记得你自己是个孩子时的样子,你也记得你喜欢什么。作家的想象力就得像个正在玩游戏的孩子,你回想你是一个孩子时的思维状态,那时你没有金钱,没有房子,一切都依赖别人。你无力、脆弱,同时又很兴奋;你是有能量的,想去冒险,面对世界制造的种种困难,你想生存、想克服。孩子们习惯去想:“我能做到!”然后跳上高高的窗台,不论是惊恐还是尖叫,都没有关系。在书里你并不想哭,你想要勇敢。所以,作为一个作家保有一颗童心,这是一个好主意。

  在故事里你学到事情是多面的

  新京报:在《激情》里面,你总是重复这样一句话:“我在给你讲故事,相信我。”这里面的“相信我”,意思是“相信我在给你讲故事”,还是“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温特森:都是!我说这句话意思是,“是的,这是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也是真的,超越了真实。通过这个故事,我可以告诉你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事,我可以让你用从前不会使用的角度思考一件事。而我说“相信我”,是因为你不得不这样,你不得不相信事物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新京报:所以你是相信故事的?

  温特森:我相信故事,我相信故事里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我相信每个故事都包含不同的知识,不同的智慧,有不同的心灵和想象。所以当我说“我在给你讲故事,相信我”时,我的意思是你可以相信我,但这是一个秘密的所在,我们会在一个平凡的世界里找到意外。这有点儿类似你们中国所讲的“道”的意思,思想、心、身体是合在一起的,这就是我认为艺术可以做的事,你可以创造些什么,让所有事变得更紧密。

  新京报:但是故事其实很多时候不是真的。

  温特森:不是真的?不,不,那是一种不一样的真相。我们总是只选择一条路,但世界不止一种现实。在故事里我们学到了事情是多面的,决定这些是你思考问题的方式。

  新京报:但是在你的书里有许多想象的成分,这些你也认为是真实的吗?

  温特森:我是个作家,不是在编织,编织不同的颜色和花纹。我不会把书里有利于我的东西保留,不利于我的就删删减减,对我来说,我终生不变的主题是“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子”。我知道有的人会对此不满意,他们总想知道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我会对这样的人说,请走开吧,哈哈。

  我想听中国人给我讲故事

  新京报:你读过道教方面的书吗?

  温特森:是的,我对“道”很感兴趣,这就像祈祷,你通过祈祷和世界联系在一起。西方文化并不擅长这个部分,我们并不真的理解我们的思考方式,因为我们总是喜欢一切都是安全的,遗憾的是,我们还让部分下一代人也变成了那样。东方文化强调宏观、统一,西方重视分解、独立,但实际上世界是神秘的。我想起去年我到北京的颐和园,那里有一个美丽的湖,它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思维,很完美,它让我感动地哭了,因为它仿佛距离这个喧嚣的世界那么遥远。但等我出来以后我看到的就是高速路,很多的小汽车……我希望你们这一代能够发现这些,而不是……

  新京报:而不是只用西方的思维思考。

  温特森:是的。紫禁城也是伟大的,从宏伟的外观往里进,越走越小、越走越小……就好像一直走入人的心里,也把你自己藏在了其中,这不就是一个故事吗?当时中国的皇帝发号施令、沉思默想都在这一个地方。

  新京报:希望你能再一次来到北京。

  温特森:我也希望如此。在中国还有很多事我不了解,我希望可以听中国人给我讲故事,到时我什么都不会说,我只是想去倾听,去了解你们生活的哲学、传统和知识。西方文化现在是疯狂的,西方社会则是商业生活,总是对传统说“不”。

  新京报:但我很喜欢伦敦这座城市啊。

  温特森:是啊,这里很可爱,很多东西很伟大,有那么多迷人的东西,但是我们没有心。中国文化非常静非常深,希望你们这一代再次亲近古老的智慧,而不是一味追逐高速公路和汽车。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妍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