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斗欧·换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7:斗欧·换人
上一篇

胆小如鼠

2012年06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醉里逍遥

  作家余华小说里解释的胆小如鼠,我觉得说的就是我,恐高,怕黑,畏热,不能吃辣,对未曾见过、不熟悉的事物过于警惕,所以我不敢去基辅以北60英里的切尔诺贝利。

  我对乌克兰知之甚少,因工作缘故,对布勃卡、舍甫琴科、克里钦科兄弟有所了解,除此之外就是切尔诺贝利。来乌克兰前,我打算去一次切尔诺贝利,联系了当地旅行社,仔细查询了注意事项和防护要点,甚至还跟在消防部门工作的同学借了面罩。来到这里,听说了不少切尔诺贝利的传闻,有人说那是一座鬼城,也有人说,曾有科考小组在附近发现猪一般大小的食人鼠。但导游怂恿我说,这都是杜撰的,他去过很多次,完全没问题。我当然不信。事实上,26年来,有关切尔诺贝利是否安全的争议从未停息,部分专家认为这是“被夸大的历史悲剧”,但也有专家批评乌政府开放切尔诺贝利地区是“盲目的”和“危险的”。

  我最终还是没去,“胆小如鼠”是我的自嘲。令我稍稍安慰的是,几个亲临现场的朋友说,他们虽然去了,但也只是穿着一次性防护服站在铁丝网外,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

  我们的恐惧究竟来自何方?波德里亚说,诱惑源自不透明,我想恐惧也是如此。正如切尔诺贝利事故10周年大会总结报告说的那样,当局掩盖事故真相,造成了比事故本身更恐惧的恐惧。

  我随身所带的《乌克兰史》介绍说,苏联政府在事故发生两天后才发布官方声明,这还是在他国政府检测出辐射后不断质询的情况下被迫发布的,在这期间,核电站附近居民的生活没有变化——足球赛和户外婚礼照常进行。在高层领导的授意下,事故发生5天,基辅还在庆祝节日,事故发生10天,乌克兰卫生部长才发布警告,导致25万人由基辅慌张撤离,而高官早已把家眷秘密送出城外。更令人费解的是,苏联当局在接下来的数年一直拒绝对事故的独立调查,面对切尔诺贝利地区非正常的高癌症患病率和出生缺陷数据,竟以“牙病”和“近亲结婚”为由搪塞。

  这似曾相识的一幕,或许才是我和鼠辈胆小的真正缘故。

  □新京报特派记者 范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