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下一篇

建设“世界城市”,给民生最大福祉

2012年06月30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世界城市”早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市民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的现实。

  昨天上午,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开幕,市委书记刘淇作了题为《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的报告,近2万字的报告,20多次提及“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词组。而在党代会代表口中,“世界城市”也成了一个“热词”。

  2008年奥运之后,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从此,“世界城市”这四个字,被深深铭刻在北京城市发展的脉络中。

  五年来,“世界城市”建设,硕果累累。北京市民,隔不了几天,就能看到或听到与“世界”“国际”等词汇有关的活动在北京举行。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近日,185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音像表演的《北京条约》,这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北京的知识产权保护,已向世界一流水准迈进一大步;同样在这个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格塔丘·安吉达向北京市授予“设计之都”批准函,北京创意文化产业的高水平得到世界公认;北京成为名列全球前10名的国际会议城市,刚刚闭幕的“2012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论坛”,共吸引了国外24个城市的政府、企业家参与,签约金额达462亿元。

  “世界城市”提出伊始,或许有人会简单地认为是一种大气魄、高姿态和理想化的发展理念,与普通市民离得较远;但如今,“世界城市”早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市民能够看到、听到、触摸到的现实。因为,“世界城市”全方位的建设,受惠最大的莫过于民生。

  这几年来,北京的轨道交通建设加速,地铁覆盖密度位居全国前列,拥堵情况出现改善;空气污染治理升级,PM2.5治理提上日程,新一轮城市造林开始;医疗服务水平改善,在全国率先试水的预约挂号制度,启动了包含“医药分开”等多个内容的公立医院改革;保障房建设加快,深得民心的老旧小区改造整治全面启动;村庄探索社区化管理,农村公共服务向城市看齐……

  北京的“世界城市”建设,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值得高度肯定。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最终目的必须是以市民为本,实实在在增进市民的福祉。建设“世界城市”,就应当有世界一流的公共服务相匹配;丰富的人文内涵,完善的城市设施,宜居的生活环境,完善的福利体系,这都应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目标所在。

  由此,我们也应理性认识到,相对于纽约、伦敦等发达的世界城市,北京的城市发展还有不小差距,未来北京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赶上世界先进城市的良好机遇期。对此,市委书记刘淇在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了一系列目标,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完成5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完成这样的目标,需要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

  “世界城市”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未来的世界城市建设,我们应尊重城市的成长规律,大胆借鉴其他世界城市的管理服务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北京市情,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建设之路,让世界城市建设更好地普惠于民,给民生以最大的福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