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重点

从“首善之区”到“世界城市”

市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不同时期党代会报告主题可看出北京发展脉络

2012年07月01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全力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而努力奋斗”,这个标语被悬挂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全体会议会场。这个表述,同时也是本次北京市党代会报告的标题,作为本次党代会报告的起草部门,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表示,这个表述集中凝练了大会主题。从历次党代会的主题上,能看出北京发展的过程和阶段特征。

  2000年前后

  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梳理历次党代会报告,可以发现,关于北京的发展目标,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述。

  1997年第八次党代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据相关负责人介绍,2000年,八届北京市委提出三步走的计划,当时提出的是形成一流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2002年举行的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主题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提出“以新北京、新奥运为主题”,“努力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把北京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提出的这个目标,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在报告中解释说,当前北京正在全面实施新三步走战略,积极筹办2008年奥运会,呈现出人心齐、抓机遇、求发展的大好局面。“北京作为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中城市,完全有条件在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乘胜前进,谱写未来壮丽篇章。”

  奥运前夕

  “首善之区”向一流看齐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各方面利益,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在这个过程中,“奥运”的作用不容小觑。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对首钢、焦化厂、化二等大型企业的搬迁。

  这些曾经给北京带来荣耀的企业,不在北京未来重点发展的计划之列。涉及数万甚至数十万职工,平稳转变,相当不易。这名负责人说,没有奥运这些重大事件的带动,搬迁不可能这么快。

  2007年的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北京的发展方向被确定为“首善之区”。

  上述负责人介绍,北京提出建设“首善之区”,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语出《汉书》: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

  首善的标准是什么?北京人一直在“悟”。直到奥运会的举办,“首善”有了具体可以参照的工作标准:首善,就是世界一流。北京的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运行各个方面,将向这个标准看齐。

  奥运成功

  世界城市首次写入党代会主题

  在本次党代会上,“首善之区”又一次被提及:把首都建设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标志性城市。

  “这些用语的转变,实际上是顺势,是水到渠成。”该负责人说,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要做这些事,这是历史阶段的产物,而且是一脉相承的。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被写入省级地方党代会报告,“建设世界城市”即将成为执政党的地方纲领。这在中国是第一次。

  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2010年的发展目标已经实现。北京需要进入下一个阶段。在相关负责人看来,发展到今天,世界城市的目标,“不想干也得干”。

  本次党代会报告说,以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为标志,首都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已经历史性地摆在全市人民面前。

  中央对北京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2010年8月23日,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时提出,把北京打造成“五个之都”,其中包括,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

  “世界城市”的概念,在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务虚会”上被首次提出。2010年1月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建设世界城市被作为方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三个阶段目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架构;到2020年左右,力争全面实现现代化,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的地位;到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

  报告起草

  反复酝酿提不提“世界城市”

  这个概念要不要写入报告,经过了再三考虑。

  “提不提‘世界城市’,在党代会提不提这个具体目标,在起草时经过了反复讨论和酝酿才最终确定的。”相关负责人说。

  世界城市的概念,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配发的“名词解释”这样解释: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目前公认的世界城市有纽约、伦敦、东京等。

  “世界城市的具体内涵、外延还可以继续研究,但是这个概念还是得到了专家、学者们以及各方面的普遍认同。”相关负责人说,一个共识是,北京下一步要按照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步子往前走。

  在报告起草时,郭金龙提出,报告起草“要更突出地体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主题,围绕着北京的城市化进程和国际化程度两方面部署工作”。

  而“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模式、路径与国外有不同。

  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确定后,就成了统领整个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报告第二部分,是关于今后五年的基本要求、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王力丁介绍,这一部分实际上都是围绕“建设世界城市”这个大目标展开的。

  确定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写入主题后,报告对‘世界城市’的内涵作了表述,总结起来就是:提升发展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世界城市’目标,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今后五年,只是打基础。这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当前的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 ——北京市委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

  这个渐进的目标,让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越来越清晰了。 ——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党组副书记、总队长王英偶代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宋识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