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目击

北京教师的援疆之路

软件支持为主,硬件为辅,教育援疆开启北京模式

2012年07月0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15日,今年第一期双语“北京提高班”和田项目的结业典礼举行,维族学员与北京援疆老师依依不舍。
和田墨玉县47团中学幼儿园的小朋友听援疆汉族老师讲课。
赵福春老师在援疆项目中负责语文教学,他指导五年级的齐曼古丽朗诵。
放学后,四位援疆老师在回宿舍的路上。因离市区较远,他们极少外出。
校门外,程跃雷老师和自己的维族学生聊天,他即将回北京。
一年级的比拉力和同学在汇报演出中演唱京剧《红灯记》。
学前教师“北京提高班”结业典礼上,怀孕9个月的努尔古丽领到了结业证书。
维族老师们用优美的维族舞蹈庆祝结业。
结业典礼上的教学成果展示:维族孩子们画的鹅卵石。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教室里传出阵阵稚嫩的京剧唱腔,而这里却是距北京4000多公里的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农十四师47团中学,这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有的学校。正在表演京剧的是一位名叫比拉力的维族少年,今年8岁,读一年级。他用普通话说:“这是王老师教我们的……他已经走了。”他口中的王老师是一位来自北京的援疆教师,因有京剧特长,从和田地区的其他学校被借调到47团中学教授特色课程。

  与王老师一样,从去年开始,每年都有44名援疆教师被安排到和田地区的各个学校,他们参与的,是北京市政府开展的中小学“双语”教师和田培训项目。

  田英宝、程跃雷、赵福春、郝钢四位来自北京郊区县中学的老师已经在47团中学待了近一年半。田、程两位老师主抓教研工作,他们针对学生基础薄弱、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帮助当地老师重新设计了教案、并指导他们讲课。赵老师是一位语文老师,教维族学生朗诵,他指导的维族学生还在和田地区的朗诵比赛中获了奖。郝老师负责英语教学,谈起学生们,他很感慨:“他们真的很天真,淳朴,许多学生教我维语,我在这里的收获反而大于付出。”由于47团中学远离市区,平时他们几乎不怎么外出,唯一的活动就是吃完晚饭后在学校附近的马路上溜达一圈。

  47团中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占70%,而和田地区学前教师的维族比例也占到90%以上,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过幼师教育的专业培训,能够胜任学前双语教学任务的不足50%。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针对这一情况,决定以双语教育为突破口,开展京和两地培训。指挥部每年安排京和两地六个双语教育培训项目(北京和田各三个),全年培训双语教师1440名。

  6月15日,今年第一期双语“北京提高班”和田项目的结业典礼举行,100名来自和田“三县一市”及兵团农十四师的幼师和援疆教师一起参加了活动。来自洛浦县杭桂乡中心小学的努尔古丽老师已怀有9个月身孕:“这次培训机会难得,我一堂课也没舍得落下。”通过培训,她学会了更多与孩子们沟通、交流的技巧。来自洛浦双语幼儿园的祖木热提是个美丽的维族姑娘,她说自己的汉语发音比原来好多了,在典礼上,她身穿红色的维族长裙,为大家献上了一段动人的舞蹈。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影报道

  ■ 规划

  2011-2015年北京教育援疆资金达到14.8亿元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援疆规划。去年还针对援疆资金规模进行了调整,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的数字显示,调整后2011-2015年北京教育援疆资金规模预计从9亿元增加到14.8亿元,在办学条件上,先后投入资金8512万元,援助和田地区新建中小学校(园)12所,改扩建校舍60000余平方米。为40余所中小学建设了医务室、图书室和多媒体语音教室;捐赠了价值600万元的教学仪器和图书。同时启动了“示范校”建设项目和现代教学设备配备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为和田地区“三县一市”(和田县、洛浦县、墨玉县、和田市)和兵团农十四师各新建或改扩建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中学、1所高中,完成硬件建设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